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如约而至。对于中国的情人节,目前大概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正月十五),二是上巳节(三月初三),三是七夕(七月初七)。这三个节日是古代女性最感兴趣的节日,但七夕更倾向于女性专属的节日;然而,古代的七夕节和爱情几乎没有关系,直到近代才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的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为“七姐”的祭日活动是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婺女星后来演变成神话中的女神,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美丽的爱情传说,其主题是祈福、乞巧、爱情,使之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所有被视为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内涵。但是七夕并非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源于对星宿的崇拜。
七夕始于上古,流行于西汉,兴盛于宋代,事实上,七夕的“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古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对应,对天文学来说,这种对应关系叫做“分星”;从地理上讲,叫做“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在天上的鹊桥相会。七月七又是织女的生日——因此七夕成了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又是情侣、女人、小孩的保护神。每每七月初七晚上,凡间女子便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乞巧是向七姐(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夕起源于中国,在日本、越南等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还有庆祝七夕的传统。例如——日本宫廷和上层社会在奈良中期仿效唐宫,七夕祭、穿针乞巧、七夕诗会等节日的流行,延续着“乞巧”的风俗习惯,但与爱情无关,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现在日本各地每年夏天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在韩国,七夕最有代表性的风俗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像织女一样拥有灵巧的手,织布织得更好。越南的七夕节有一个别名叫“牛公牛婆节”。这天,人们会去寺庙许愿,年轻人还把他们对爱情的期待写在一张纸条上,拜祭时许愿,希望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有专家学者指出,七夕除了牛郎织女故事,最重要的还是乞巧。“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灵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儿节。”知名作家冯骥才也认为,七夕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七夕节表达的是一种“白头偕老”的感情,即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并非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感情……有歌谣唱道: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又有歌谣唱道: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中篇小说《无氏马》(大结局)
走过青春,我们还得继续走向未来“七一勋章”获得者*大发
历时36年,在绝壁上凿出9.4公里生命渠作为贵州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遵义沙滩文化是如何享誉海内外的闹元宵!你所不知道的元宵佳节!在趣味中了解与品味中国文化过年的来历和习俗知多少?大年三十话过年,爆竹声声迎新来
文/狂书流云
欢迎交流,学习,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