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说说元宵节那些事原创
TUhjnbcbe - 2023/3/12 12:33:00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全民欢庆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他三节当然是新年,端午,中秋),又称之为灯节,元夜,小正月,上元节,元夕等,时间为农历的正月十四日午后到正月十五日晚。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现在许多地方也是称夜为宵,比如宵夜,宵禁,西南地区把吃夜饭呼为宵夜),而正月十五日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之为“元宵节”,根据道教的“三元”说法,又称为“上元节”,西南地区又叫之为“过大年”“偷青节”。元宵节的习俗,自古以来,多以热闹欢庆游玩观灯为主要内容。

元宵节的形成期比较长,传说汉已受到重视,而其真正成为华夏民族民俗节日是在汉之后,宋以后也称之为灯夕,欧阳修辛弃疾都写过“元夕”为名的词。到了清朝就又多称之为灯节。

正月十五日燃灯的习俗的兴起,却与佛教东传有关。大唐佛教大兴(玄奘西天取经便是在此背景之下发生的中外交流事件),仕商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节张灯成为法定之事。年6月,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闹元宵的来历

据说汉高祖刘邦驾崩后,吕后独揽朝纲,把持朝*,大量使用吕氏家人,且尽皆把持着重要岗位,致使刘家王朝变相成了吕氏天下。吕后死后,诸吕惶恐不安,怕遭到打击报复,遂密谋叛乱,彻底夺取刘氏江山。齐王刘襄为保刘氏江山不落入他人之手,与开国元勋周勃、陈平联手,平叛了诸吕之乱。拥护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为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日,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日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闹元宵”。

闹元宵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鸣鞭炮等一系列的传统民俗,不少地方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百戏节目,一切表演在于闹热。

二,上元节的来历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岁时杂记》记载,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为五斗米道,它尊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加之,早在北宋时,欧阳修就写过“元夕”为名的词,故而正月十五在宋又称之为元夕节。

三,灯节的来历

最早源于佛教说。胡中生《社会风俗三百题》说: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的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为世灯明最福田”。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加之,民间本有开灯祈福崇拜光明的古俗,于是正月十五张灯。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时需举行燃灯法会。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隋书.音乐志》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人,奏乐者两万人,戏台有十里之长,游乐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非常热闹。在唐代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会,进而发展成全民性的狂欢节。现在举世闻名的自贡灯节,便是:此遗风之所在。

四,元宵节的演变

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而元宵节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而已,到唐代已为期三天了,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登峰造极。据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因元宵节的“元”与自己名讳中的“元”字相同,便把元宵节当成自己的节日,即规定正月初八上灯,正月十七夜里落灯,长达十天,与春节相接。家家户户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各种人物,鸟飞花放,大街小巷,茶楼酒肆,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烟火空中闪烁不断,灯火不绝,照耀通宵,鼓乐游玩,喧嚣达旦,更是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耍狮子,舞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着重一个“闹”字,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了。

元宵节其实还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节日,元宵节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封建社会的年轻女孩,是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的,但是过节时就可以呼朋唤友,结伴出去游玩。元宵节赏花灯,猜字谜正好是一个交往结识异性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猜字谜,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或有情人借此时机正好相会,叙说衷肠,山盟海誓,私订终身。

.2.9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元宵节那些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