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正当她的三个妹妹都非常羡慕元春、希望有能像她一样的命运时,“虎兕相逢”,她的生命结束了。
作者宗春启
清改琦绘《红楼梦图咏》之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sì)相逢大梦归。
这是《红楼梦》中第五回里,作者给元春的判词,概括了元春的命运。怎么理解这四句话呢?我认为是这样的——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是说元春在宫里度过了二十个春秋之后,懂得了不少道理。所以在她青春年少的时候,才能像火红的石榴花开那样,光彩照人,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是非”即“对错”也即道理。小说中写道,元妃“自入宫后,时时带出信来与父母”,对宝玉要“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回家省亲,见到大观园内外那么豪华,她不禁“默默叹息奢华过费”;省亲结束,拉着贾母、王夫人手告别时,再四叮咛:“……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这不就是元妃明白是非道理的证明么!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正当她的三个妹妹都非常羡慕元春、希望有能像她一样的命运时,“虎兕相逢”,她的生命结束了。
对于“虎兕相逢”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说,虎和牛指宫中两种势力,隐喻元春死于两派恶斗之中;有的说,“虎兕相逢”其实是“虎兔相逢”,皇帝属虎,元春属兔,属相不合两命相剋,导致元春夭折。这么理解倒也有趣,遇见联想丰富的作家,又能演绎出一部宫斗剧来。然而问题是,能在小说中找到相关的证据么?
有的解释称,虎兔相逢指的是时间,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与雍正元年(癸卯),影射康熙之死、雍正上台,曹家由盛转衰。这种解释的前提是:贾家就是曹家,曹家的衰败由于雍正迫害。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同样是牵强的:先把“虎兕相逢”改为“虎兔相逢”,然后再附会为某一特定的时间。且不说小说里没有为这种解释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转移了对象:要知道,这是给元春的判词,不是给贾家(或曹家)的判词。再说,曹家被抄,是在雍正五年,并非是雍正元年。
笔者以为,“虎兕相逢”是原文;而“虎兔相逢”则是抄者笔误,也不排除抄者或是改编者为了附会为某个特定时间而改写。所谓“虎兕相逢”就是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元妃“大梦归”,这个时间就是除夕之夜。
说元妃卒于除夕之夜,有元春制作的灯谜为证: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个谜语出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悲谶语”,写元宵节,贾母、贾*和子女们一起制作谜语。标题中已然点破,这些谜语其实是“谶语”,暗藏制作者各人的命运。作者通过写贾*心内沉思,点明了这个意思:“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谜底是爆竹,而只有除夕夜迎神时放的爆竹才能使妖魔胆尽摧。在元春的谜语处,庚辰本脂砚斋双行夹批道:“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所以,按曹雪芹的本意,是要元春卒于爆竹燃放之时的。
兕,是犀牛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牛。如果说,牛虎相逢,指的是牛年和虎年的两年之间,那么在曹雪芹生活的时间段里,至少有四个“虎兕相逢”之年,究竟是哪一个呢?这也好选:就是元妃在宫里生活了满二十年的那个虎兕相逢之年呗!那么,元妃又是哪一年进宫的呢?如果曹雪芹真是这么设置的,那他就是给有考证癖的读者们出了道解不开的谜题。
虎兕相逢,就是寅丑相逢,不是指寅丑两年之间,而是指寅丑两月之间。如果是康雍年间的虎兕年相逢,确实是只手屈指可数,而若是寅丑两月之间,则每年都有一次。
寅丑两月相逢恰恰就是除夕之夜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把十二地支分配给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地支是固定的,称为十二月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因此,虎兕相逢、寅丑两月相交,就是除夕之夜。
《红楼梦》后四十回里写到元妃之死,是这样说的:“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笔者认为,这么说与“虎兕相逢”不符,是编辑出版者为了照应前面的判词而加写的,实属勉强。
康雍年间有两个甲寅年,一在康熙十三年,一在雍正十三年,如果硬和曹家挂上钩,一个太早,一个太晚。康熙十三年曹寅才十六岁;雍正十三年曹家早就败落了。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