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网络的发达,国民的经济基础提升,很多的洋节日被些商家炒作之后在年轻一代的生活中被广泛传播,人们为了追随潮流把洋节日过的越来越隆重,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的被人们淡化,值此元宵节来临之际,小编带大家看看属于我们传统的节日蕴涵,和那些属于我们的节日的民间习俗。拾起那渐渐被遗忘的文化。
古代称月圆为“元”,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所以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从正月十四开始,街市商号,城乡住户皆张灯结彩,垒塔火、烤花糕、观花灯、猜灯谜、转“*河”、吃元宵。自汉至今,两千多年来因经济发展和官府倡导,此俗相沿不衰。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元宵节活动注入新的内容,尤其是城市街头文艺表演活动和社火让百姓喜闻乐见,百看不厌。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说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民间表演: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猜灯谜将谜语写在灯笼上悬挂起来,让人们借赏灯时猜谜底,以增加节日的情趣。灯谜的类型很多,有的是打字,有的是打人和物的。20世纪80年代后,有的将谜语写在或印在彩色纸上,悬挂于室内外,猜中者将谜题揭下,组织者赠予象征性的奖励品。21世纪后,猜灯谜活动渐而盛行于乡村,许多农民自发组织灯谜活动,自娱自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转“*河”正月十六转“*河”是境内农村的又一习俗。即画地为图,插杆为阵,杆高1米,顶置碗灯,俗称“*河陀螺灯”,共计桩,横竖19行。杆上系绳按图扎桩成通道,从进阵至出阵九曲连环,盘桓进退,井然有序,奥妙无穷。进口处扎柏枝牌楼,中央立一高杆,系绳悬灯,灯上书“龙门”二字。全阵面积约60余平方米,酷似古代临阵*帐之晚照。入夜,碗灯燃亮如群星落地,乡民云游其间,犹如*河翻滚,加之焰火迸放,锣鼓助兴,气氛热烈。至今,民间仍有“十六出门走一走,七灾八难丢脑后”、“转转*河阵,可以消百病”之俚谣。是日,百姓游观街陌乡里,谓之“驱百病”
在马上来临的元宵节里。带家人一起去感受一下我们传统节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