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秋十五的月亮十六元不十五元
TUhjnbcbe - 2023/3/2 8:57:00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金山区博物馆,作者半月

金山区博物馆.

金山区博物馆/金山区规划展示中心:金山大道号()上海南社纪念馆:张堰镇新华路号姚光故居内()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金山区南安路87号()

龚勤芳《中秋赏月》

光阴如梭,又是一年中秋时。值此佳节,我们祝各位粉丝中秋节快乐!

看到标题,粉丝们肯定都在想十五的月亮十六元?小编肯定写错了!不是的哟,这是一个谐音梗。“十五的月亮十六元”,但今年中秋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元”,绝对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哈哈!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今年中秋满月最圆时刻为今天17时59分,傍晚时分,一轮圆月升起,是赏月最佳时刻,记得和家人一起赏月哈!

怀明富《情满中秋》

每个人到了中秋,总会生出不一样的情愫,比如宋代大文豪苏轼,同样是对八月十五的咏叹,竟然也有不一样的心境:一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说:“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其实在苏轼之前,白居易老师就早已有了佳句:“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告别了最热的上海之夏,趁着这中秋之爽,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探寻深厚的中华中秋文化。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镌刻着历史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固定的节日。

总之,根据史籍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中秋充满了传奇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陈芙蓉《中秋节》

中秋节起始时间可追溯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更是让中秋节充满浪漫色彩。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邱建国《团团圆圆》

正所谓:“秋分,夕月于西郊”。比中秋节更早的祭月大礼,是始于上古的祭月礼,并且一直传承到清代都没有间断。天子在中秋时举行祭月大礼,领百官在王宫西郊祭祀月神。

中华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人们的生活顺应天时的节奏,故而对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天地阴阳转变的明显时点都非常谨慎应对,天子在此时举行朝廷大祭,就展现敬天敬神、顺应天时、天人合一的诚敬态度,弘传天道与教化的精神。古代社会的*治教化源自对天地常道的体悟。后来,中秋节民间拜月的民俗,就来自秋分夕月的古礼,承传了这种神传文化的内涵。

中秋习俗丰富

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观潮、吃月饼等等。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月亮走三桥等等。上海地区的中秋习俗也是丰富多彩。

1、祭月(拜月)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

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2、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古朗月行》。宋代赏月更是中秋节习俗的核心,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据记载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上八景”之一。

3、观潮

在古代,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沪上八景”之一的“*浦秋涛”原指沪人在农历八月“陆家嘴看潮头”的传统习俗,虽没有浙江海宁观潮那般的壮观,但应该也颇有观赏性,不然也不会留下这样的佳话。

4、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5、玩花灯

中秋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金山朱泾花灯,起于隋唐,盛于明清,是流传于上海金山的一种喜庆花灯,每逢传统节日都要张灯结彩,举办灯会。朱泾花灯是集工艺美术、戏剧、舞蹈、音乐、民歌、武术表演之大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把扎彩灯、唱文词、目连戏和民歌小调以及十番锣鼓汇合于一体的民间艺术的大荟萃。年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姚喜平《看灯》

6、烧香斗

中秋“烧斗香”是上海及江南地区中秋节最热闹和隆重的仪式。香斗一般是由香烛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似斗,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亭台楼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斗香”扎成三层,香排列整齐,每层还插上小红旗,扎好后看起来很壮观。

烧香斗,有为家人科举夺魁祈福之意。清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中秋赏月竞开筵,月饼堆盘月样圆。礼斗香还烧大斗,南园向最盛香烟。”说的就是这种情景。

中秋滋润着味蕾

但凡过节,总离不开美食,说起中秋节美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月饼,除了月饼,祖国各地还有各式各样的中秋美食,南北不同,风味迥异,如柿子、石榴、螃蟹、南瓜、芋头、毛豆、藕盒、团圆馍、糍粑等等。上海中秋节的美食也是多滋多味。

1、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如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美食。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盛璞《中秋月饼》

金山地区流行的亭林月饼,是我国苏式月饼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皮层酥松,色泽美观,馅料甜而不腻,口感松酥,深受大家喜爱。年列入金山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毛豆

《上海县志》里有“‘八月半’,又为芋艿生日、毛豆生日”这个讲法。“毛豆荚烤芋艿”是大家过中秋必备。毛豆,吃的是本地产的“牛踏扁”(这种毛豆的豆子像被牛踩过一样扁平肥大),味道有点甜津津。毛豆里面排列着好几粒豆子,也象征着兄弟姐妹的团结。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3、八宝鸭

上海人注重养生,由于秋天干燥,吃鸭子对身体很有益处,且此时正是鸭子肥美的时节,所以在中秋节前后吃鸭子,已经成了上海的传统风俗。上海人尤其偏爱4种特色鸭:一是清爽可口的盐水鸭,二是鲜爽脆香的烤鸭,三是浓油赤酱的酱鸭,四是鲜香美味的八宝鸭。金山亭林酱鸭,色泽饱满,浓油赤酱、咸甜适中,肉质紧密且不油腻,切开后随手抓一块往嘴里送,酱香扑鼻,吮指留香,有人甚至驱车多公里赶来品尝。

4、芋艿

上海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和鸭子外,还会吃芋艿,有些是把芋艿放老鸭汤里,再加上点扁尖笋炖来吃,也有的是直接葱油爆炒。芋艿是用球茎繁殖的植物,象征着“母子相依”,因此中秋吃芋艿,有着美好的寓意。江南方言念芋艿谐音“运来”。所以,中秋吃芋艿,不仅一享口福,而且表示好运连连。

5、眉毛饺

八月半吃“眉毛饺”是金山特有的习俗,相传源于唐玄宗千秋节,在古代秋分,作为人们祭月、赏月的美食,延续至今。传统眉毛饺以素食甜口为主,馅料为芝麻或豆沙,经中温油炸烹饪而成,外皮金*香脆,形似弯月,是廊下百姓在中秋祭月时制作、食用的一种农家点心。作为廊下节令食俗重要组成部分,年被列为金山区第八批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桂花酒

“八月十五桂花香”,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喝些桂花蜜酒是上海人在中秋节饮食风俗中又一件美事。桂花不仅作为观赏花木和芳香树种,有供人观赏和享受价值,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援北斗兮酌桂桨”,“奠桂酒兮椒桨”,屈原《九歌》中的诗句,表明我国很早时候起就用桂花酿酒了。上海每到中秋前后,店肆中卖桂花酒的生意总比平常好得多。此外,上海人很喜欢吃糯米桂花甜酒酿。

7、酒酿小圆子

团圆饭的最后,一定要来一碗酒酿小圆子,象征着团团圆圆。里面的甜酒酿,就连小孩也会抢着要。淡淡的酒香中飘着桂花的香气,小小圆子中加入米酒和桂花,就别有一番风味了,是特别推荐的一道甜品。

夏盈《我在月球看上海》

不远游也精彩,金山区各景区景点也为大家准备了超多活动(汉唐集市、汉服巡游、吟咏古诗……在金山,过一个传统中秋节!)。花好月圆时,欢迎大家来金山过中秋!

原标题:《十五的月亮十六元?不!十五元!》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秋十五的月亮十六元不十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