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苏轼笔下的元宵节,只是开篇7字,便美得令
TUhjnbcbe - 2022/12/31 22:12:00
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http://m.39.net/pf/a_4473339.html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不可或缺的题材之一。“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信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不仅能带我们走进古代元宵张灯结彩的盛况,还能给予我们读者无限美的享受。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苏轼笔下的一首词《蝶恋花·密州上元》,去看看宋代的元宵节具有怎样的风情。从这首词的题记“密州上元”来看,我们可以得知它写于苏轼任密州知州期间。但值得一提的是,苏轼这首词不止描写了密州一处的元宵节,还在一开篇就描写了钱塘的元宵节。所以通过苏轼这一首词,我们便可以看到宋代两地元宵节的不同景象。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首先,词的开篇“灯火钱塘三五夜”,苏轼便为我们描绘出了元宵节夜晚钱塘四处张灯结彩的盛况。正所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加上元宵节是当时的法定节假日,且解除了宵禁,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百姓倾城观灯的繁华景象。可以说苏轼在这首词的开篇7字中,便总写了钱塘(杭州)元宵节的繁华景象,美得令人心醉。

紧接着的两句“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便是对当时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进行了描写。即如霜般的月光,照得行人好似一幅画。元宵节作为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游赏的男男女女自然要盛装出行,于是在苏轼看来,便是月光照见人如画了。当然,这还只是普通游人。而对于官宦人家来说,那排场可就不一般了。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这两句化自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它所描写的就是官宦人家在元宵节出行的情况,即官宦人家乘坐着马车行驶在杭州城中,所过之处没有带起一点灰尘,至于马车内则有侍女在吹笙作乐,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一般来说,马车所过之处,自然会灰尘四起的,这里说“更无一点尘”,主要是为了说明当时的一个好天气,以及管理的好。

然后,从“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开始,则是对密州元宵节进行了描写。它的意思是说,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他们先是沿街击鼓吹箫而行,后来则却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由此可见,相对于杭州的繁华热闹景象来说,密州就显得寂寞冷清了。当然,不排除是苏轼的心境所致,并且他刚调知密州。

除此之外,密州在当时就没有地处江南的杭州繁华,甚至是连年蝗旱,贫穷多灾的,所以那里的人才会在元宵节祈求丰年。而苏轼作为一个爱民之官,固然怀念杭州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但也希望能够为密州人民做出一些贡献。

因此,在词的最后“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便对即将要到来的雪进行了描写,它是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总的来说,苏轼这首词还是为我们描绘出了当时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反观如今的元宵节,却是很难见到当时那种张灯结彩的盛况了,不得不说苏轼笔下的元宵节,令人神往。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轼笔下的元宵节,只是开篇7字,便美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