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刘旭强李媛莉
“这里修得最好的建筑,一定是学校。”在喜德县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吉力伟各向记者讲述了当地教育扶贫成果。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教育扶贫成为了喜德县的最突出的脱贫成果之一。
喜德县,四川凉山州最后脱贫的七个县之一。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当地*府认识到要斩断穷根,必须从教育扶贫着手。这样一个年县级财*收入才刚刚超1亿的县城,却决心花7.49亿、相当于县上七八年的财*收入来投入到教育扶贫事业上。
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山地区的孩子搬家到县城求学
一所县城小学:
一张车票“接”来学生
七年时间学生增加两倍
年2月26日,正是元宵节。正午时分,当清脆的下课铃响起,光明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陈大双迎来了元宵节加周末的两天半小长假。放学后,陈大双在公交站和同校的双胞胎弟弟陈小双碰头,拿着免费车票等公交车沿着环山公路驶来。
凭着免费车票,陈大双上学路上的时间缩短了几倍。这是共青团凉山州委实施的“免费车票”公益扶贫项目,为全州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且上放学路步行时间较长的贫困儿童提供车费补贴。
一张张免费车票,护送孩子们在县城的求学路。而另一张张无形的“车票”,则将更多的贫困儿童,从大山上接到县城里来。
“免费车票”计划缩短家与校园的距离
陈大双不是土生土长的县城人,老家在离光明镇中心小学12公里远的博洛拉达乡。在陈大双刚上小学之际,陈大双父母用外出打工攒的钱在县城买了房子,举家从乡里搬到了县城。这些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进程,喜德县辖区内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条件,从山头聚集到县城里外,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冯真霞是光明镇中心小学的任教老师,也是一位在凉山州任教20余年的资深老师,她切身体会到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态度变化。“年我刚工作的时候,每年都要去乡上请孩子上学,家长们总以各种理由推脱。现在,家长不仅要送孩子上学,还要往好的学校送。乡下的来县城里买房子、盖房子甚至是租房子,都要把子女送到县小学。”
冯真霞介绍,对比年,现如今光明镇中心小学的班级数增加了一倍,平均下来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也从40人增加到了60人,算下来,学校里的孩子增加了两倍。以至于中心小学的教学,一时间陷入了超负荷的大班运转。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倒逼当地教育资源的优化提上日程。
一所全新中学:
扩容增量的超级中学
预收人的学校挤进了多人
学子们求学若渴,离开乡镇到县城读书的趋势势不可挡,撤除逐步落后的乡镇学校,修建更适应当下教学需求的县级中学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超级中学向荣中学诞生了。年,喜德县启动一项重大部署:撤除两河口、尼波、米市、冕山四所乡村初级中学和红莫中学的一部分,组织师生并建起一个城市中心联合初中--向荣中学。吉力伟各指出。即便一开始做好了把向荣办成超级中学的准备,但实际的情况还是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年开始建校时,我们测算学校需要吸纳五个地区名学生。即使要做大事,不妨把步子迈大些,我们冒着胆子规划到了人。结果年正式开校时,报名的学生达到了多个。”吉力伟各说。
向荣中学同中心小学一样,陷入了超负荷运转。为了缓解学校的人满为患,向荣中学启动了校舍二期工程。不仅仅在向荣中学,这几年,整个喜德县的教育硬件设施都飞速发展。如今喜德县全境,全县城到乡镇,最漂亮的建筑都是学校。
相比于校舍修建等硬件设施,师资的缺少,才是中学面临的头等难事。向荣中学校长向晓星指出,学校共需要名教师,由当地教师、*府购买服务、临聘、综合帮扶、大学生顶岗实习、研究生支教团、人才引进等7股力量组成。由于开学季西华师范大学近百名顶岗实习大学生未能到位,师资出现巨大缺口。值此特殊时期,不仅在岗的老师要加课,连出纳、会计岗位上的教职工都“物尽其用”,临时担任起代课教师。
吉力伟各说,办学条件更好的县城学校里挤满了学生,对于喜德县的教育工作来说,是件好事。
第一个研支团:
三个活力四射的复旦大学顶岗教师
上演更鲜活的教学
校舍、师资之外,生源质量是当地教育面临的第三个大难题。对于这一点,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三名成员深以为意。
杨轩一、晏嘉欢、韩宁宇是复旦大学来喜德县支教的学生,由他们三人组成了复旦大学在喜德县的首支研究生支教团。即使来之前对学生的基础已经有所预期,但现实情况还要更遭。
年,喜德县迎来了首个研支团,他们来自复旦大学
学生们薄弱的基础,给这几位年轻的授课老师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在横向对比云南、贵州等地另外八个复旦研支团的情况后,三位老师发现喜德县的学生基础是最差的。除此之外,学生也最调皮,因此老师用在课堂管理上的时间也是最多的。
“不排除有特别刻苦的学生,但也有上课在教室后面闲逛,甚至翻窗户出去的。”授课英语的晏嘉欢无奈道。研支团三位成员中,晏嘉欢是最“难”的。“在汉语、彝族之外,还要学第三门、看起来遥远且完全没有用的英语,孩子们很难以提起学习的积极性。”
晏嘉欢举例道,第一节英语课,她让学生拼读单词“guitar”。刚到第一个字母,她就发现学生们连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都分不清。课堂上,相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晏嘉欢,在头两个月里反复受挫,甚至怀疑起自己到来这里的意义。
复旦大学在喜德县的首个研支团成员韩宁宇正在上课
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来对了。直到某一个下午,晏嘉欢终于收到了来自学生的正反馈。一天下午放学后,晏嘉欢在前往食堂的路上,遇见了一个学生。晏嘉欢回忆:“他先是用汉语打了个招呼,然后走到我旁边,悄眯眯地说了一句‘goodafternoon’。哈哈,他居然能分得清下午该用‘afternoon’了。”
晏嘉欢说:“我们年轻、热情、有活力、有知识,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改变。希望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未来开花散叶。”杨轩一所见略同,在他耐心授课一学期后,他带的两个班期末物理平均成绩分列年级第一、第二。他说:“这里很需要我们,我们更努力一点,效果就更明显。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去实现价值,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
正如晏嘉欢所说,年轻、有活力、有知识的研支团给当地带来了新生力量。同样跟随脱贫攻坚到来的外来力量还很多,高薪聘请的领航校长、学科带头人,四川省综合帮扶队,定点帮扶喜德县的西华师范大学团队,都给喜德县带来了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质量,让当地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
教育拔穷根:
举全县之力
用七年的县级财*办好全县“义教均衡”
校舍、师资、生源,近些年,这横在喜德县教育工程面前的三大“拦路虎”得以不同程度地缓解,背后是举全县之力办教育的成果。
年,喜德县委县*府决定,到年,必须啃下全县“义教均衡”的硬骨头。经测算,全县“义教均衡”发展工程需要7.49亿元。而作为一个贫困县,喜德县年的县本级财*收入才刚刚达到一亿元。也就是说,需要将全县七到八年的财*收入统统投入教育事业上。
再往前追溯,纵观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喜德县委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专项工作,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契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进标准化中心校、一乡一园、一村一幼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同时狠抓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狠抓控辍保学,确保建档立卡户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一个都不少”,通过扎实实施“三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教育救助、大学生入学贷款等学生资助工作,落实各项教育扶贫专项工作。
正是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年,喜德县教育扶贫成效明显。
控辍保学取得阶段性成效,入学人口特别是初中以上阶段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初中入学人口历史性地突破1万,并且逐年增加,到去年秋季达到人。喜德县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失辍学生人,销号任务已全部完成;
学前学普全覆盖工作稳步推进,截至年底,喜德县在园在点儿童数为人(含外县就读),入园率达86.12%。全县所有幼教园点“学前学会普通话”实现全覆盖,惠及全县所有在园点幼儿。年秋季,首批学前学普覆盖的、能流利听说普通话的孩子将进入小学;
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和提升,喜德县筹措整合资金新建学校3所,改扩建学校45所,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功能教室建设均达到《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喜德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于年通过州级、省级验收。目前,乡乡都有标准中心校,走到哪里,最漂亮的就是学校。
随着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喜德县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叠加贫困学生资助*策落实落地,东西部和省内对口协作帮扶,喜德县的教育条件一步步追赶,帮助当地人从根本上斩断“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