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忻州记忆1992年之闹元宵
TUhjnbcbe - 2022/11/9 21:40:00

来源:栗旭晨忻州记忆

隐隐笙歌,滚滚人流,街灯串串,锣鼓声声,古城忻州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到处溢满了欢乐、文明、祥和的气氛。这是盛大的节日,节日的盛会,这是四十二万忻人民用汗水和丰收迎来的秀容之春狂欢节。涌动在人们心头欢天喜地闹元宵暖流,为这座晋北古城带来了融融春色。

第一章:威风锣鼓

浑厚的鼓声如滚滚春雷,卷地而来。舒缓有力的节奏,彰显了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的性格与豪迈。

高亢激越的鼓声,是山地与平原的共鸣,是青铜与皮革的交响,是云中山与牧马河撞击的回应,是生存与命运搏斗的律动。敲吧,敲吧,敲它个撼天动地,敲它个*泣神惊。

看那上下翻飞的鼓槌,听那沉厚鲜明的节奏,透出一派国泰民安的祥和。或许其中有些苍凉,那是历史告诉现实,不要忘记历史。

*的富民*策是一股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希望的田野,广大农民靠科技兴农增加收入走向小康。学习山东临沂经验,振兴忻州经济,这一星星之火,已在我市城乡形成燎原之势。春天是耕耘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忻州人民正播种希望,播种未来。希望在春天。

紧锣密鼓的汉子们带来了大山深处浑厚纯朴的气息,带来了*土高坡的豪情与喜悦。他们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在了鼓面上,敲出的不再是贫穷与苦涩的长叹,敲出的不再是命运无可奈何的幽怨,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人们正满怀信心走向美好的未来。

第二章:秧歌风采

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这是一个美好的期冀。

风秧歌,作为我国的一门传统文化艺术早在忻州广泛流传开来。它既有现代生活的情趣,又有民族传统的韵味,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风秧歌曾在去年山西省一周两节“期间大放异彩,荣获金奖,为忻州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质朴与本色,这热烈与刚强,是对祖先的模仿,还是对神明的眷恋?神是先民们对摆脱现实苦难的寄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当现代人走出神的光圈,神就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艺术形象。

艺术从劳动中走出,又必将回归于劳动,勤劳的忻州人民在劳动中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奔小康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第三章:步步登高

捷足居然逐队高,步虚应许快联曹。笑他立脚无根据,也在人间走一遭。“清代思竹樵幽默风趣的诗句,维妙维肖地描绘出一幅踩高跷的风俗图。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忻州人就有踩高跷的习俗,不过那个时候只是一尺高的跷子,做些放八叉之类的表演。直到解放战争初期,一些晋绥*用洪洞道情的阵法进行表演,传授给了忻州人,使高跷这一古老的艺术得以不断改革完善。

高跷,步步登高,年年登高,先人们也许是从这个意义上造出高跷这个名词吧。你瞧,装扮的队伍中,有的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有的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有的则是素装淡抹,本色出演。走在队伍最前头的一定是位高手,而那位在队伍中窜来窜去,脖子上挂着一个饼子,不时咬上一口,做出各种滑稽呆傻动作让观众捧腹大笑的,一定也是一位丑角高手了。

第四章:跤乡春秋

在年全国文教群英会期间,忻县被命名为摔跤之乡。作为跤乡人,在元宵节之夜,到跤场上观光助阵自然是一件幸事乐事。

环保杯“乡镇摔跤挠羊对抗赛热火朝天,激战正酣,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跤手们赤缚上阵,嘴里呵出团团热气,一个回合,两个回合,多个回合,越往后才越是高潮。这是力的抗衡,智的较量,跤场上,方显男儿本色。

忻州摔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相传北宋末年民族英雄岳飞屈死风波亭后,其麾下有位叫程效婴的老兵,含着悲愤返回故里,把*中学到的擒敌技艺传给家乡父老,摔跤便在忻州民间流传开来。自年以来,忻州健儿在全国正式比赛中共夺得63个全国冠*,有10人获得运动健将称号。群众性摔跤挠羊活动如火如荼,城西北有南高崔银忙一家薪火相传,城东有北湖赵双厚众兄弟蜚声忻定原。

年,忻州市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首批体育先进县。作为忻州人,有骄傲,也有遗憾,骄傲的是忻州摔跤终于登上了大雅之堂,遗憾的是在世界大赛的金杯上至今还没有刻上忻州人的名字。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忻州健儿一定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第五章:天市街灯

晚霞悄悄隐去,夜幕渐渐降临,高雅俊逸的北城门楼,点点灯火连缀起一个梦幻般的迷宫,依稀映出一块硕大的牌匾:晋北锁钥。

盏盏花灯,琳琅满目,异彩辉映。有玲珑剔透的宫灯,有造型别致的龙灯,有五光十色的花灯,不仅体现了忻州人的高超智慧,也饱含着人们对新生活的讴歌和向往。

从胜利街到光明街,从新建路到长征路,一路游人一路灯。花灯闹,闹花灯,街市灯如昼,游人多,多游人,人约*昏后。

月是今夜明,灯是今宵红,月明灯红元宵夜,处处闻歌声。

漫步忻州街头,上了年纪的长者会想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人们仿佛看见金代大诗人亢遗山秉烛夜读,笔下生花,吟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名句。仿佛看见篝火旁,年轻的红*战士酣然入睡,悄入梦乡。仿佛看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拔亮了人民心中的明灯…

夜越深,灯越亮。没有一个人,早早归去,唯恐怕辜负了这有史以来第一个明亮的夜,喧嚣的夜,似乎不知道这样的夜,还将有无数个。

年元宵节前一周,我接到忻州电视台台长贾维新同志嘱我创作元宵节专题片脚本的任务,我携妻带女上街观灯,查阅资料,走访市民,用3天时间写出了文案,经过几天紧张的拍摄制作,片子在元宵节次日播出,好评如潮。这篇处女作,开启了我的电视专题片撰稿生涯,一直至今。

栗旭晨,忻府区南高村人,现任忻州市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荣获第五届山西省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荣获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金质奖章。发表新闻丶文学作品80万字,有散文集《梦里花落》《梦里花开》行于世。

(配图来源于网络,旨在传播本土历史文化。版权归原作所有,向原作者致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忻州记忆1992年之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