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鳌山万岁灯”就是将成千上万盏花灯搭建成十几层高的大鳌形。永乐十年(年)的元宵节期间,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午门外(此为南京午门)扎“鳌山万岁灯”,破例允许普通百姓到午门外观灯赏月三日,以显“与民同乐”之心,此后又定为宫廷元宵节的常例。没想到两年后的元宵节,午门外便酿成了一幕惨剧。
话说永乐十三年(年)初,北京紫禁城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午门已先期建成。永乐皇帝朱棣时在北京,照例元宵节期间在午门放灯,与民同乐。
正月十三日晚,那月藏在阴云当中,天气不甚明朗。马旺带着几个随从,正在午门广场巡视。马旺,徐州人,初为燕王府卫士,后随朱棣起兵靖难,屡立奇功,官至中*都督同知,从一品,相当于副部级高官。
马旺看了一回,只见鳌山上面悬花结彩,张挂着上千盏彩灯,熠熠生辉,令人眼花缭乱。很多老百姓都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到皇宫禁地来体验一把,不一会,午门广场的人越来越多,摩肩接踵,不计其数。
这时,午门广场的百戏表演和烟火节目也开始了。明代的烟火主要用生铁粉杂以硝、磺、灰等制成,有响声的叫“响炮”;冲天而起的,叫“起火”;起火中又带响炮连声的,称为“三级浪”;不响不起,只在地上打旋,称为“地老鼠”。根据装填火药的虚实多寡,有花草、人物等形状,称为“花儿”;用泥土包裹的,叫“砂锅儿”;以纸包裹的,称为“花筒”;以筐包裹的,称“花盆”,真是名目繁多、五花八门。
正看得热闹,在这烟火和鼓乐声中,突然卷起一阵狂风,只见鳌山上的一个彩灯刮刮杂杂的烧着了,并迅速蔓延开去,顿时变成了一座火山,只烧得必必剥剥地爆响。众人吃了一惊,大声喊叫,四散奔逃,推倒攧翻无数,现场一片混乱。那马旺也裹夹在慌乱的人群中,眼见着巨大的鳌山带着火焰倒塌下来,却一步也拽不开脚,哪里走得脱,竟枉死在午门前。朱棣闻知死伤者甚多,尤其是平白折损了一员爱将,不禁万分痛惜,于是在元宵节当天下旨为马旺治丧厚葬。
三天后,朱棣觉得此事是上天的警示,又敕谕皇太子道:“朕以上元节张灯午门,意在与民同乐,不意失火伤人。虽由不谨之故,亦上天以垂戒不德也。方兹只惧以务修省,尔亦宜敬慎弗懈,凡各衙门进送物件,悉皆停止,以纾民力。”从此,午门取消了观灯的活动,后世的鳌山灯火大多都改在北海举行了。
午门在紫禁城正南方,卦象为离,五行属火,神属朱雀。据说,离卦的特点是要附着在燃料上,附着的东西越大,火就越旺。因此,午门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门,相当于现在十层楼高,非常有气势。这么旺火的午门,如果再搭上巨大的鳌山万岁灯,可真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元宵节#
参考: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六十
(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