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律诗逐渐形成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时期定型,盛唐杜甫把七律发展到极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的这首《登高》成为七绝圣品。
唐寅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诗、书、画全才。当代影视作品把这位风流才子的盛名播附于街头巷尾,可谓是妇孺皆知“唐伯虎”。祝允明对他诗文的评价最为贴切:“子畏为文,或丽或淡,或精或泛,无常态。不肯为锻炼功,奇思常多,而不尽用。其诗初喜秾丽。既又放白氏,务达情性。而语终璀璨,佳音多与古合。”唐寅的这首七律《元宵》虽无法比肩杜甫的《登高》,但此诗确为“奇思常多,语终璀璨”。我们来一同赏析一下他的这首诗。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首联“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两组“有无”极好的铺叙了整诗。元宵节起源于汉朝,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赏月为主,有灯没月扫兴一半;有月无灯根本算不得元宵节,有灯有月才是中国古人想要的“元宵节”。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前,中国“灯”花样繁新璀璨于世界,时至今日,“灯”在中国人手里也是美绝于世界,这都源于我们元宵节这天的观赏需求。
颔联“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这首诗里的两个“春”字是唐寅借“春”表“元宵”的,我们要是理解为整个春天就偏离了主题,从对仗也能看出作者的此意,“春到”对“灯烧”,什么时候“灯烧”呢?元宵节这天夜里,所以“灯烧”所对的“春到”之“春”单表“元宵节”。此联写有灯有月的“元宵节”的美轮美奂,人间月下,人面似润玉般光泽,处处霓虹炫彩遥对高空一盘银月!
颈联“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颔联写景颈联写人,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满街沸地到处笙歌艳舞,你看那姑娘们人人头上插着熠熠闪光的珠翠,你看那吹着笙跳舞的小伙个个矫健如庙里的社神一般,天上人间,今夜都如此多姿多彩!
尾联“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如何才能不虚度此良辰美景呢?那就一展芳尊不醉不归吧!归去也,一路开口便笑,直至玉盘西坠红日东升……
芳尊尽举,笑声荡天,星月交辉的中华大地,今夜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