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牛年正月十五
元
宵
灯
会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淡月疏星绕建章,
仙风吹下御炉香。
——苏轼《上元侍宴》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好问《京都元夕》
当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翩然而至,元宵节的灯火与暖意已在这片土地上降临。团圆的美好寓意,伴随缤纷多彩的传统民俗,共同见证着这个别具一格的节日。
在此,CCC衷心向各位送上节日的祝福: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节
日
溯
源
元宵节的形成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很久以前,民间就有开灯祈福的古俗,通常在正月十四夜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到了那一天,民间会点起灯盏,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元宵节的发展,离不开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从汉朝到唐朝,随着佛教的影响不断扩大,元宵的灯火也逐渐遍布全国,最终成为了法定的仪式。除佛教外,道教的影响也体现在节日之中: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传
统
美
食
元宵/汤圆
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炙人口的民间小吃,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
北方与南方风靡的元宵与汤圆颇为不同,元宵通常采用素的固体甜馅料,蘸水后在糯米粉中反复滚圆至大小合适,表面较为干燥。汤圆馅料则是有荤有素,先把糯米粉和成面团,将馅包入再揉圆,口感趋于细腻爽滑。
面条
古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民谚,《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面条通常为当天落灯后晚餐的食物,寓意着喜庆绵绵不断。
灯
谜
探
秘
猜灯谜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从古代就开始流传。每逢元宵节,民间挂起彩灯,后来就有人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彩灯上供人猜测,后来逐渐成为了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能够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次,CCC也搜集了一些经典灯谜及其谜底,请各位共同体会灯谜的奇妙:
1.欲话无言听流水(猜一字)
2.两山相对又相连,中有危峰插碧天(猜一字)
3.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4.醒后得知一场梦(打一古代名著人物)
向下拉动福字收获答案
活
由
开门见山
悟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度过这个元宵,春日的气息愈发浓厚,生机勃勃的一切又将重新生根发芽。展望不远处的将来,春光和煦之中,CCC又将带来怎样的传统文化盛宴?下一站的精彩,让我们共同期待......
文案:谢冰钰
排版:孙安琪
若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活动PIC:
谢冰钰
邮箱:xieby.hkuccc
g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