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线上课堂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享美食做花灯
TUhjnbcbe - 2021/10/14 21:15:00
正规的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进入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有着和睦团圆的寓意。

(一)元宵节的起源与发展

元宵节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据史料记载,正月十五日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视作正月十五祭祀神明的先声。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东汉明帝时期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令士族和庶民挂灯,此后逐渐形成民间元宵赏灯的习俗。

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灯结彩,满城的火树银花,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街头表演丰富有趣。从唐代起,元宵张灯成为了法定之事。

宋代元宵节发展成为最热闹的民众狂欢节,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八。节日期间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

赏灯亦是宋代元宵节民间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持续五天赏灯期,人们可以看到样式繁复而精巧的花灯,还可以欣赏丰富多彩的民俗庆典,逛灯市成为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便为我们再现宋朝元宵节的花灯耀眼、乐声盈耳与繁华热闹。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想象诗人立于街头:看,东风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燃放的烟火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星雨;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正如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绚丽场景。宝马、雕车、凤箫、玉壶、鱼龙舞,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市井百态尽显元宵盛况。

(二)元宵节习俗

1、赏花灯

元宵节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赏花灯是元宵最为重要的节日习俗。元宵燃灯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唐代,赏灯活动最为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宋代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更加繁复多样。到了明代,永乐皇帝曾下旨元宵节自正月十一开始,连续十日,这应当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清代的元宵节时间虽然没有明代长,但灯会依然十分壮观,除了放灯外,还举行赛灯活动。

2、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一种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灯市上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烟火,后来有人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的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猜灯谜也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动。

3、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有团圆美满的寓意。

(三)闽北元宵节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关于元宵节的习俗除了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之外,各地亦有各式充满地域特色民俗活动。生活在闽北的人们,又有什么独特的庆祝活动呢?快跟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枫坡拔烛桥

南平武夷山市兴田镇枫坡村流传着一项很独特的民俗活动——“拔烛桥”,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必举行该项活动,而正月十五晚最为壮观。

枫坡拔烛桥属于龙舞的一种,但与传统舞龙、板凳龙、烛桥灯等相比,所使用的道具、造型及表演方式等又是独一无二的。烛桥由多个烛桥架通过木插销连接而成,大的可接八十个、小的也可接五十四个,近百米长。每个架子上安有两个竹筒,内塞棉花,可灌柴油点燃,底座上装有把手可抓可舞。因接起来的架子拉直后很像乡间跨越溪涧的木桥,而架子上原来是插蜡烛照明的,“烛桥”由此得名。

拔烛桥一般由村中有威望的长者主持,以舞花灯开道,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扛着烛桥游街走巷,队伍浩浩荡荡,每经一户家门,主人便合家相迎,燃放鞭炮焰火。扛烛桥的小伙子在“呼”、“哈”的呐喊声中,把烛桥舞得像一条火龙,时而飞奔时而盘旋时而翻滚,威严凶猛。此时,鞭炮齐鸣,烟花焰火齐放,场面极为壮观。正月十六拔烛桥结束后,村民们将零散的花灯、败坏风气的*具和村民认为不祥之物一同投入火中焚毁,以清除邪恶瘴气,求得上天保佑。

年,枫坡拔烛桥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枫坡拔烛桥

2、烛桥灯民俗(建阳*坑)

烛桥灯民俗文化活动亦称板凳灯,起源于上古闽越族人蛇图腾崇祀,逐渐演变成民俗文化活动。活动时间主要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活动形式为以每户一板花灯,一般有七、八十板至一、二百板,板为木板,上扎糊精心制作的花灯三盏,板下安一木棍,便于肩扛时手握。要游灯时,先集中每户板灯于特定场所(一般在晒谷坪或大坪),将每户板灯相连接,然后在鼓乐、鞭炮和土铳声中浩浩荡荡游灯,在夜空下犹如蛟龙腾空,蔚为壮观。游烛桥灯不但增添节日气氛,因其以户为单位出灯而又连接一起出游,也增进了相邻互助和睦,更是共同祈愿风调雨顺、地方平安、五谷丰登之意。

年,*坑烛桥灯民俗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坑烛桥灯民俗

(四)元宵互动体验

1、美食制作篇

元宵节,我们的饭桌上少不了各种有吉祥寓意的美食为我们的节日增添喜庆。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视频利用家里的水果、蔬菜制作元宵美食:“橘子灯笼高高挂”、“熊猫竹子节节高”吧!

2、元宵莲花灯制作

元宵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视频制作一盏元宵莲花灯!元宵佳节来临,让我们一起拿着DIY的莲花灯闹元宵吧。

3、元宵祈福书签制作

元宵节走进南平市博物馆为新的一年祈福吧!不管你是想要“福禄双全”“事事如意”,还是想要“逢考必过”“健康平安”,元宵节当天进馆参观,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线上课堂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享美食做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