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原来你是这样有趣的元宵节
TUhjnbcbe - 2021/6/27 8:11:00

元宵节,在古时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据史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

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人们心中是怎样的存在?距今两千多年的元宵节,至今依然保留着哪些习俗?这一天,又发生过哪些逸闻趣事呢?

请往下看

元宵节

“元“农历里的元月。

“宵”古代把晚上叫做宵。

所以,元月十五月圆时,闹宵夜,

便称作“元宵节”了。

古人对元宵节向来重视,从节期长短来看,汉代时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正月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民间习俗更是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五花八门。

不仅四大名著中都有描写元宵节的场景,现当代诸多古装热播剧中,也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进展和剧情的转折放在元宵节中。

《大明宫词》“小太平”与薛绍元宵节初遇

《延禧攻略》魏璎珞装傻吃下高贵妃赏的八碗藕粉汤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盛家女元宵出游赏灯

除了电视剧中的元宵轶事,历史上有些什么故事呢?

撩妹撩出人生至高境界的辛弃疾

南宋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上阕中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写了元宵节的美景。下阕中的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被王国维归为《人间词话》中的第三境界,真是既赏美景又遇佳人,美哉。

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王安石

王安石20岁时前往京都汴梁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这则庙会风格的故事虽然是虚构,也显示出措大及民间借元宵节题材幽默一把名人的谐趣。

放火三天的太守田登

北宋太守田登因名讳里有个“登”字,便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但元宵节时,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以表庆祝。小官员在张告示时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于是,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位太守,你知道你流传千古了吗?

正经八百的中国情人节

如果非要在中国传统节日里找出一个“情人节”,那着实该是元宵节。毕竟在古代,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年轻女子是不被允许出闺门的,只有到了元宵节,她们才能突破这层束缚结伴上街游玩,结识男伴。

宋代大诗人欧阳修有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史书也曾明确记载:“那游赏之际,肩儿厮挨,手儿厮把,少也是有五千来对儿”。元宵时节,汴梁城里至少有五千对青年男女,在众目睽睽之下,毫不顾忌地手拉手、肩并肩地卿卿我我……

传统戏曲《荔镜记》中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陈贞与丈夫徐德言更是在元宵夜久别重逢、破镜重圆……

不看不知道,原来竟是如此有趣的元宵节!再瞧瞧这边,“正月十五闹元宵,太原城里好热闹,这一边灯耍龙摆尾,那一边秧歌扭得好。”

这首欢腾热烈的山西民歌《闹元宵》由鲍元恺创作,汤沐海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绎。乐曲以铜管的引子和唢呐的曲调开场,生动表现出元宵节之夜人们兴高采烈的心情。当人们正沉浸在热闹欢愉的气氛中时,民歌《绣荷包》的曲调缓缓进入,“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吹动杨呀杨柳哨”,舒缓的音乐又让每一位在外的游子生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境。

《闹元宵》选自《炎*风情》组曲

最后,恭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美好的节日要有美好的音乐相伴。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花好月圆”中央民族乐团元宵节专场音乐会

本期内容:李思易

页面排版:李思易

一群滚圆小胖胖,

细皮白肉真健康,

白沙滩上打个滚,

清水池中走一趟。

(打一食物)

元宵

猜不到就点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来你是这样有趣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