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元宵
元
宵
佳
节
阖
家
欢
乐
“诗”说元宵的那些事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品味文人墨客笔下的元宵节!
唐代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诗说: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有一株大树着火了,把银色的花也给点着了。花烧起来之后烧到了星星做的桥上面,星星掉了下来把铁索给拉开了。带起的灰尘让马打了一个响鼻,结果就和火箭一样飞到了天上去,撞到了圆圆的月亮。没想到月亮上住了一个仙人,把这头马变成了游戏机(游伎)。游戏机从天上掉下来掉进了浓汤里,汤里面都是李子花(秾李),喝下去后开心地唱起了歌,歌声把梅花都给震落下来,被一只金乌卫士看见之后,关到了玉做的时间沙漏里面。
宋代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诗说: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明代
明代更加重视,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诗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清代
明清年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清·姚元之《咏元宵节》
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
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一开始,诗人用拟人手法,写花间蜂蝶见到元宵灯火误以为百花盛开而“喜狂”,烘托了元宵灯火的灿烂,写得别有情趣。接下,来重点写“十二楼前”与“四平街外”的灯火,把元宵赏灯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目录
“举目花灯处处春,一片欢乐祥和景!”在诗词中赏析元宵节是一种品味,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伸。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问问度娘。
资料整理:东港小学顾志英
资料审核:教发院姚瑜洁
傅雷小学张志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