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罕见的一位修行人百衲衣,行脚七万里,千卷
TUhjnbcbe - 2021/5/31 16:19:00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留言交流开心文玩!!

开心法宝(国学经典、法宝)!

诵完《午斋供养文》,华严寺七八十位僧俗弟子开始安静用食,只有三位行堂法师在穿梭忙碌。今日的午斋是馒头、白菜和小酸梨。仁利法师和仁醒法师行堂完毕,把大锅里剩余的几片白菜和一些菜汁刮干净,埋头进食。仍在忙碌的是一位年近古稀、僧服打满补丁的老法师,她专门负责打理用过的锅碗瓢盆。她先拿一片白菜帮子把盛菜的大锅和打菜的勺子擦拭一遍,又拿半个馒头将大锅和勺子再擦一遍,并用舌头将勺子等器皿舔舐干净,然后拿起擦锅的菜帮子和半个馒头开始用午斋。这位身高不足一米五、一身破旧百衲衣、每天吃擦锅菜帮子与馒头的比丘尼,就是华严寺住持乘信法师,是她一手创建了华严寺这座吉林桦甸市唯一的佛教寺院。“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日长三分息,子孙还不完。”仁华居士说,“师父是最注重惜福的,过堂时的每一滴汤水都不能浪费。”“每次有客来访,我都要提醒大家把碗里的菜汤喝干净,不然师父会帮你喝掉的。”大家称她为“拜山师”,只因她修头陀行,以年逾半百的身躯,徒步朝拜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普陀山、雪窦山、鸡足山。用三万五千公里山水和漫漫行程,实证自己的修行。包括华严寺在家弟子在内,在桦甸只有很少人知道乘信法师的法名,但提起“拜山师”,却几乎是人人皆知,如雷贯耳。“年,我在长春兴隆寺出家,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出家前我是一个快乐的‘单身汉’,学佛多年。当初出家是为了我师父,她哭着对我说,自己年岁大了,寺院人太少,没人照料。”“年,我专心研读《涅盘经》,当诵读到《狮子吼品》时,悟到真正的修行要去实证和实践,我决定去五台山朝山,看看我这个心是否诚实。”“那时寺院已经有人照料师父,我头天晚上读到《狮子吼品》,第二天早晨上殿就跟师父请示了朝山的事。”这年,乘信法师已经五十多岁,也有了自己的僧俗弟子。徒弟和身边的居士们担心她的身体经受不住三步一叩首的辛劳,更担忧从吉林至山西这一路的风餐露宿,都劝她别去。“我既然发心去朝山实证,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我对大伙儿说,这是我的因缘,谁拦也没用。”八月二十,秋意渐浓,百虫生灵都隐匿了,乘信法师带着仁利等几位弟子,向着五台山三步一叩地出发了。一位年过半百的比丘尼,身穿打满补丁的僧服,一路叩首向圣地。这样的场景不仅感染了沿途的佛教信众,也给许多路人以极大震撼。一位开长途卡车的司机路听说她们要去五台山,表示自己愿意开车送她们去。当知道这是一种修行法门之后,司机感慨万千,决定将卡车停在道边,陪她们走一程。“大伙儿瞅着难受,一路上谁看了谁哭,有些一边哭还一边跟在后面磕头。”“走到公主岭的时候,后面已经跟了一长串的人。”“后来我就急眼了,谁也不许跟着,都不许到跟前儿。他们就在远处跟着,还不断抹眼泪。”仁利法师是跟随乘信法师时间最长的徒弟,她全程跟随了乘信法师的所有朝山和行脚。“都说佛法不可思议,去五台朝山的路上我是真切感受到了。”仁利法师习惯称师父为“老和尚”,“我们每天走30里。老和尚说,不管什么地方,我们就随缘住下。这一路虽然也有一两次露宿野外,但是基本都有住的地方,这些都是因缘。”从吉林到五台山,长路漫漫,持“不捉金钱戒”的乘信法师身不带分文,也不接受居士的金钱供养,仅有仁利法师身上揣了一些钱款以备应急之需。一路全靠善心居士供养食物。离开东北,跟随的居士都被乘信法师劝走了。渐渐的,食物供养也成了问题。“有时候饿着肚子在荒郊野地里走大半天,都饿得不行了。老和尚会说,往前走不要停,前面就有吃的了。”“大家都认为老和尚使得是望梅止渴的法子,谁知道走到前面有个土堆,上面放着糖块和饭,一群居士在等我们。真是不可思议。”朝山路上不仅有感动和惊喜,还有许多磨难和危险。好多次,她们被人驱离,不许法师在自己的地界上叩首朝山,不许她们在自己的屋檐下露宿,不许她们走自己管辖的这条道路……更有甚者,认为她们是冒牌的僧人,不问青红皂白将她们抓起来,关了一天一夜才放人。“老和尚对这些看得都很淡,她说,这就是业力和因缘,都是修行必须经受的。”朝山走到河北境内,她们在路边遇到一个贩卖鸽子的人,“他的摩托车正好开到我们跟前儿时坏了,他就推着摩托车跟着我们走。”“我看见他的摩托车上都是老胖老胖的鸽子,估计是往饭店送。就问他,这些鸽子是不是要卖啊?他点头说,是的。”“我又问他,是不是送去吃啊?他说,对,就往前面送。”“当时我看到那些鸽子老可怜了,心里就有些不忍。老和尚说,也就这个因缘了,买下来放生吧。”乘信师徒拿出应急的全部钱款,把那批鸽子买了下来。而在这之前,她们曾经为了不动用这笔钱,宁愿一整天饿着肚子。这一幕,正好被旅游路过的一位记者见到,他停下脚步拍摄了全过程,日后将资料寄给了她们。后来华严寺的僧俗弟子,才有缘得见当初拜山的场景,“拜山师”苦行的事迹不胫而走,渐渐的大家都管她叫“拜山师”。无论去哪里,乘信法师都是这么一身行装从仲秋到隆冬,乘信师徒三步一拜,整整走了一百天,终于走到了五台山。那一天恰好是腊月初八,冬天的五台山大雪封山,山下五爷庙的僧人劝她们不要上山,因为这个季节常有冻死和摔到山沟里的。老和尚说,我们是“东北虎”,啥也不怕,她们就上去了。朝拜五台的艰辛曲折,一般外人无法得知。“我右脚的脚趾盖都是后长出来的,当时全部磨掉了,鞋里全部是血。老和尚大致也是如此。”仁利法师说。从五台山回来后,乘信法师又行脚去了峨嵋山、九华山和普陀山。万里风尘,依旧全靠双脚行走。普陀山是乘信法师实现朝拜四大名山弘愿的最后一站,离开普陀山的前夕,她把跟随自己行脚的仁利法师和几位徒孙唤到跟前,告诉她们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决定。“原来打算到普陀山是最后一站,一切都圆满了。没料想师父还在发愿,她说,我的愿望还没满呢。”仁利法师说,“徒孙们赶紧问,师爷您想去哪儿?老和尚说,我要去鸡足山,这才算最后圆满。”仁利法师拿起已经翻碎的地图查了一下,从普陀山到鸡足山要穿越五个省,相当于横穿整个中国。“几个徒孙不愿去。她们说,师爷您别为难我们,鸡足山这么远,我们现在都犯愁了。”“老和尚就说,你们不用为难和犯愁,你们已经圆满了,我打算一个人走,修头陀行就是苦行嘛。”几位徒孙收拾行囊回东北,仁利法师也不愿意去鸡足山,打算与她们一起回去。“夜里躺在床上我就想,要是明天我要走了就只剩师父一个人了。一个老和尚,将近60岁了,路上一旦出点什么事儿,身边一个人也没有。”第二天,仁利法师背上行囊,跟着乘信法师踏上去鸡足山的路程。“走到鸡足山脚下的时候,那边早就听说东北来了两个女尼,开车下山来接我们。”“师父说,我们从东北都走到这儿了,哪能坐车上去,就一直走到顶。离开的时候,他们又要用车送我们。师父说,我们既然都走上来了,也能走下去。把他们感动得够呛。”无论山高水远,修行都靠一双脚数年间,乘信法师苦行拜山的足迹遍及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普陀山、雪窦山和鸡足山等佛教圣地,脚步丈量的行程达三万五千多公里,成为名不虚传的“拜山师”。每日只食一餐,23年只穿一件衣服,身上百衲衣的补丁打了一层又一层。在她心中,惜福是比天还大的事,修行就是惜福,就是珍惜天地赐予的万物。乘信法师身上的这件破旧僧服,是名副其实的百衲衣,它已经整整穿了23年了。从出家到现在,乘信法师的衣服就只有这一件,从来没有换过。衣服上的补丁累了一层又一层,已经说不清哪一块是哪一年的了,只知道最新的一块补丁是数月前补上去的。无论春夏秋冬,从腊月的零下三十多度到暑天的三十多度,她都是穿的这一件。无论白天黑夜,休息打坐行脚,也都是这一件。有居士问,您又不缺供养,总穿着这件衣服,难道您冬天不冷吗?夏天不热吗?这么破破烂烂的不嫌难看吗?“这衣服冬天能取暖,夏天能防暑,关键在心。”乘信法师说,“要想真正的修行,你在乎衣服干啥?你今天穿着不合适,明天穿着不合适,啥叫合适啊?你自己穿着觉得合适就是合适呗。”在信众的眼中,苦修的乘信法师,对物质的要求降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堪称神奇。而在乘信法师的心中,修行不过是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已。她从来不躺下睡觉,晚上只在炕上盘腿打坐,或许睡着了,或许入定了,弟子们也无法明确分辨。中午过堂时,乘信法师总要把锅勺上剩余的汤水刮干净吃了,再把勺子舔干净从剃度出家那天开始,她就坚持“日中一食”,就是每天只吃中午一顿,有时甚至正经的斋饭都不吃,只吃一些几乎没有热量和营养的烂菜叶。“我第一次看见师父,她正在屋里吃白菜,而且专门揪外面的烂菜叶吃。”仁华居士说,“当时我就叫起来,师父您怎么能吃这个?这多脏啊!”“师父说,其实这个白菜并不脏,你这么说是你的心里脏。”“这下说的我老惭愧了,对师父一下子肃然起敬。”“有时候我们扔了的干巴菜叶子,师父会到垃圾堆捡回来,放在塑料盒里泡着,然后再洗干净吃了。”丁居士说,“包括我们扔在垃圾桶里的西瓜皮,她都舍不得,捡回来吃了。”有人误以为乘信法师是吝啬,可当他们看到她的另一面就不再作如此观了。“我们拿来的蘑菇,如果上面有虫的话,师父就宁可不吃,放在一边养虫子,不伤害里面的虫子。”在这位老修行眼里,惜福是比天还大的事,修行就是惜福。乘信法师肩上的行囊,是捡了路边一个食品袋子做的,她每天背着它东奔西走,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我在路边捡到了它,说明跟我有缘,管它新旧好坏呢。”她的前一个行囊,是仁华居士帮她做的。“其实那是一个汽车座位套,人家用烂扔了,被风吹到庙跟前儿,师父就捡起来,专门让我帮她缝好串上钱,她背着用了好几年。”“师父特别惜福,拾一根钉子就是金镏子。”在弟子们心中,乘信法师既是一位慈悲的师父,也是一位严厉的师父,在惜福这个修行问题上,从来是最严厉的。仁华居士至今记得,一位新弟子第一次到寺院帮忙,工作完毕后她打了一盆水,招呼大家一起洗手,以便节省用水。“师父看见了很生气,你们怎么这么埋汰水?洗个手要打一盆水?”“师父没再多说,直接把大家洗手的那盆水端起来喝掉了。”“当时大家全懵了,那位弟子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师父说,你别哭。今天你做了件好事,今后大家就不会浪费水了。”“这个震撼太大了,我们现在十几个人洗手只用一瓢水,洗完还要拿去浇花。”仁醒法师对此也有深刻印象,寺院僧人曾有一次在擦玻璃时,打了一盆水,放上洗衣粉,大家共用这盆水来洗抹布。乘信法师看见后,同样把这盆混合了洗衣粉和洗抹布的污水,端起来全部喝掉了。两次喝掉整盆的污水,乘信法师给僧俗弟子以极大的震动:水是天地赐予人类的珍贵福报,一滴也不能浪费。如果你多用了水,师父会帮你把污水喝掉。“师父就像一面镜子,每天照着我们。现在我在家洗手、倒点剩菜,会忽然想起师父,立马把手缩回来。”马居士是一位生意人,“我现在谎话都很少说,说一句都觉得心里不对劲,都是师父给影响的。”在老家吉林市,乘信法师还有另外一个称呼:“茅棚师”。这是因为她曾在吉林市西山荒郊茅棚苦修两年。“万物有灵,你踩一草一木都有过失。长春兴隆寺有几亩地,一天我去地里薅草,竟然三天三宿手疼的不能动弹,睡觉也睡不了。”“我就到经书里去查,原来是伤了草木了。不管有情无情,凡是修行人就不能伤着生命。”乘信法师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个过失,决定短暂离开寺院和众弟子们,找个僻静的场所清修一段时间。在吉林市西山,有两间废弃的简易草房,是她哥哥早年住过的,乘信法师带着仁利法师搬了进去,供上三尊佛像,锁上大门,闭门苦修。虽然乘信法师足不出户,但两位苦修的尼师还是引起了周围百姓和信众的好奇与
1
查看完整版本: 罕见的一位修行人百衲衣,行脚七万里,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