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这是雷*的名言。昨天(3月30日)晚上,雷*宣布将亲自带队杀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如今最大的风口之一。
消息一出,朋友圈沸腾。3月31日,小米集团(.HK)高开5%左右,但随即震荡下跌,最终收盘于25.75港元/股,涨幅仅0.59%。似乎,资本市场对小米和雷*的大动作并不买账。
无论是国外的特斯拉还是国内的蔚来、小鹏、理想,甚至百度、阿里、华为、恒大等重量级公司均已纷纷入局。作为后来者的小米,该如何破局仍是难题。而无论结果如何,作为雷*口中的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这都将成为他在风口之上的最后一舞。
/01/风口之上
雷*押上了所有
在当晚的发布会前不久,小米集团先行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为亿美元。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图片来源:小米
随后,雷*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小米现已搭建起成熟的智能生态环境,小米汽车的到来,将补齐小米智能生态场景的关键一环。
雷*还回顾了他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的三次大转折。而在过去的两个半月,他又开始了一次蜕变的新旅程。
雷*透露,过去的75天里,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此后,才有了这个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
“小米造车是我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为此押上全部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雷*说,“我只关心,如何为米粉做款好车。”
图片来源:小米发布会视频截图
雷*的演讲无疑感染了数量众多的“米粉”,一时间“干翻特斯拉”铺面屏幕。但是,感动归感动,生意归生意。雷*还表示,小米的立项造车过程十分“纠结”。因为相比手机制造业,汽车工业不仅更为复杂,其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也较为棘手。
面对可能出现的挫折,雷*表示,“截至年末,小米现金储备量为亿元,我们亏得起。”而除了雄厚的资金,小米现有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也都是将为小米造车提供有力支撑。
但是,即便拥有这样的资金、研发实力,小米造车的决策过程仍是相当纠结,甚至被吐槽为一幕“肥皂剧”。
/02/小米造车
“肥皂剧”下早有先兆
从去年“造车,我们是认真的”海报开始,就不时有关于小米造车的传言流出。对此,小米前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当时在网上曾信誓旦旦的表示,“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年2月,小米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但市场闻风而动,小米市值一度暴涨亿港元。
不久前,雷*在许知远的节目中透露“有特大项目要干,准备了亿美金”再度外界猜测。在此期间,还一度爆出“小米将联合长城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消息,徐洁云再次辟谣,称这是“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虽然小米官方并未对造车进行过否认,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但不断与时代大风口智能汽车行业传出“绯闻”,不仅让资本市场多次大起大落,数量众多的米粉甚至吃瓜群众也被吊足了胃口。
图片来源:小米
其实,关于造车,雷*曾透露,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