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期待,石塘元宵习俗准备申报国家级非遗厉
TUhjnbcbe - 2021/5/22 14:10:00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m.39.net/pf/a_5154125.html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下发《关于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将开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我市“石塘元宵习俗”拟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目前正在做文本材料准备、视频制作等前期工作。

扛台阁。

石塘元宵习俗即石塘渔区的元宵扛火镬(扛火鼎)、扛台阁活动,一般在元宵节前后十数天内举行,有抢头阵、爆火镬、巡游、倒灰、钉符等主要流程。

石塘渔民多为闽南移民后裔,扛火镬、扛台阁这一闹元宵习俗,可能传承自闽南地区。在元宵节前举行扛火镬活动时,一般先由某个村发起扛出火镬到各村巡游,响应的村则鸣放炮仗(爆竹)以示响应,也出动台阁参与。每扛台阁中由童男童女装扮为戏曲故事(近年也有电视剧故事)中的人物以娱神娱人。扛台阁活动一扛就要连续三年。

有专家认为,石塘元宵习俗,在地理范围上,融合了泉州闽南文化、台州地区传统文化、浙东地区海洋文化,以及作为闽南文化重要源头的古代中原文化;在时间范围上,融合了上古火崇拜、火塘信仰、隋唐以前的早期元宵节俗、古代社日节俗等诸多元素。以上种种,再与近世元宵节俗交融复合,便形成了其异常丰富的文化肌理。

扛火镬。

“石塘元宵习俗”这一项目,于年6月、7月先后进入温岭市、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年12月30日,“石塘元宵习俗”和“天皇花鼓”同时入围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了解,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各地申报踊跃,我省向上推荐申报项目数量不多于30项,因此,竞争将比较激烈。市文保中心将尽最大努力,力争为温岭再添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前已有大奏鼓和石塘七夕习俗两项)。

大奏鼓


  大奏鼓是流传在石塘镇箬山一带渔区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国渔村第一舞”。


  据福建《惠安县志》和《琅玕陈氏宗谱》载,箬山陈姓为17世纪中叶由惠安迁入,大奏鼓(当时叫“大典鼓”)亦随之带入,迄今有余年历史。大奏鼓舞蹈动作粗犷而滑稽,边奏边舞,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是女性,基本节奏为强弱二拍子,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石塘七夕习俗

石塘七夕习俗是石塘镇箬山一带,信佛(泛神的民间信仰)人家在阴历七月初七给16岁以下少年儿童过的一个祈愿节日(向七娘妈祈愿),俗称“小人节”。石塘先民于多年前从闽南迁入,此习俗随之落地生根,被民众完好保留,具有明显的闽南文化特性。

-END-

文字丨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晓慧

图片

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晓慧朱海伟

往期温岭发布

编辑

郑黎明审核丨王妙德校对

程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期待,石塘元宵习俗准备申报国家级非遗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