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节日由来传说之一
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传说之二
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传说之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民间习俗吃元宵元宵最早叫“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虽然做法、味道各异,但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寓意团圆,象征全家人和睦幸福。
赏花灯温馨提示:
元宵虽好吃
但因其高热量、高糖分、不易消化
每顿吃一二两足矣
记得不要吃太饱
要细嚼慢咽哦~
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老年人、婴幼儿
高血压、高血脂及痛风患者须忌口
元宵节快乐!
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展览会山东省绿色装配式建筑展览会(简称“CICE”)始创于年,在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上下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发展装配式,助力新动能”——CICE定于年4月22-24日在济南隆重召开,展会规划3万平方,主要展示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被动式建筑、智能制造、绿色建造等最新技术产品。同期举办10余场论坛、项目对接会、观摩考察等活动,来自房产开发、勘察设计、建筑总包、施工、监理、质监、检测、公建等相关负责人2万余人参加。
联系方式参展报名:-
参观报名:-
报名邮箱:chenghuac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