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俗我知道》
乌海交通音乐广播《快乐成长》节目是一档专门为“5至14岁的少年儿童”
及家长打造的广播节目
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
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
该节目从2月1日起推出
《传统年俗我知道》栏目
每天邀请一位同学坐客直播间
介绍年俗知识
欢迎大家收听哦!
本期嘉宾是
乌海市第四中学八年级(7)班王一凡
正月十五元宵节(文字并非广播内容全文,文字仅供参考)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圆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元宵节第一个习俗是吃元宵,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的。大家要注意了,元宵和汤圆是不一样的!元宵是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圆球,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儿而成,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样。
元宵节的第二个习俗是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的第三个习俗是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祝大家新春快乐精彩推荐惊险救援!乌海一儿童手臂...
贺!乌海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乌海这样做
来源:《快乐成长》编辑:*露萱初审:梁岳毛成财美编:张轶博王晨迪副主编:明玉刘琳娜主编:范鹏春监审:梁文秀发布:乌海广播电视台公益我们想让你看到
我想对你说...
▼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