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农历正月为元月,夜为“宵”,农历正月十五则称为“元宵节”,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是庆祝春节的延续,因此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为了让学生体会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参与意识,招远市魁星路小学举行“元宵品民俗团圆上元夜”综合实践活动。
孩子们也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动起手来,一起做花灯,感受节日的气氛。司马迁的《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人们在元宵节举行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传统民俗活动。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点起彩灯庆祝。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让孩子们感受古诗词中的元宵节。
孩子们动起手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元宵。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宋代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有“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元宵即“汤圆”,用白糖、芝麻、豆沙、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龙眼一般的圆子,称为汤圆。北方人做的较大,里面包馅称为元宵,状似“元宝”。孩子们做出美味的元宵,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和和美美。
孩子们在元宵节佳节动手制作花灯、亲手制作汤圆等活动,亲切感受元宵节的喜庆氛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欢庆元宵,其乐融融。
END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