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西汉时期,一年正月里,东方朔去御花园赏梅,看到一个宫女想投井自尽,东方朔将她救起后问明原委。
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
东方朔十分同情她,答应想办法帮她见到亲人。那之后,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前来问卦的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内顿时大为恐慌。
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东方朔说:“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然后他为汉武帝提出解决方法:“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立刻传旨让人按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的名字,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中国人喜欢团圆,喜欢美好,喜欢阖家欢乐,所以我们喜欢月圆之时。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春节过后第一个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元宵的故事虽然只是个传说,但其中渗透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一家团圆的向往渴望。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我们在月圆之夜,与家人共度,共同守望迎接新一年的美好幸福。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本文由梵一慧整编,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
百度梵一慧文化生活体验馆
弘扬传统文化
体验生活美学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