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人们最喜欢生活的朝代就是宋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代。”由此我畅想,如果我穿起麻布衣服乘坐宝马雕车来到宋代,过一个元宵节也挺有意思的。苏东坡曾说:“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但我更愿选择的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展开的北宋都城汴京(开封),当然钱塘(杭州)也不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皇宫前的御街自然是最佳去处,那里一定是宝马雕车香满路,皇上还经常微服出宫观花灯,说不定在某个火树银花的地方还能碰见他呢。
宋代的元宵节共五天,我选择正月十五。不吃火锅,虽然它是在宋代发明的;也不去吃火腿,汴京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那时“东坡肉”刚隆重上市,人们也不像现在的人怕胆固醇高,想大快朵颐的话机会多的是。如果在北宋,就吃油锤;在南宋,就吃元宵(汤圆)。这两种元宵节食品现在还有,但到宋代吃才感觉原汁原味,不像现在,心境变了,过节的氛围也淡了。
顺便也大口吞咽一些节日的喜庆气氛。其实,无须用嘴,耳朵里灌满的爆竹声声早已将元宵的热闹气氛渲染得很浓烈,抬头看天空,缤纷的礼花在宋代的元宵夜开出各种色彩的花朵,比春天更早。
找一位宋代诗人,跟在他的背后,感受盎然的诗意,“灯树千光照”,跟随在你身后的是逐人来的明月。如果你跟随的是苏东坡,“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这是宿州的元宵;“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这是苏东坡眼中的“灯火钱塘三五夜”。元宵节的氛围不仅在舌苔上缭绕,还会在你的鼻翼上温存。“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那香会在我们的心底索回,让心灵如化冻的河流。
跟随王安石也不错,你可以看一看花灯,猜一猜灯谜,还会看见一大户人家门前高悬的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你答不出不要紧,只需默默地品味着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然后感慨那时的学问真值钱,不像现在随房价的上涨不断贬值。
吟咏着欧阳修(一说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跟在他的身后,想起去年的元夕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昏后。”你可以给柳丝打一个结,挽住晚月;然后以诗词为道路,约来那个在多年以后走失的人,柔情脉脉地向她倾诉你藏在心底一千年的话语。“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今年的元夜当是到了现代了,那个在诗意中走失的人还在宋代的路上,在路上的宝马雕车里,那满路的香和盈盈的笑语渐渐消失了,你的泪水和惆怅都是纯粹的,只与爱有关,只与情有关,不似现在掺杂了很多杂质。
在宋代过一个元宵节,不用红玫瑰,有诗歌和脉脉的眼神就够了。你可顺着辛弃疾的视线“众里寻他千百度”,那期待和失落都是实在的,很有质地,可触可感。在宋代的你不必像现代人一样感慨“听说爱情会回来”,那时的爱情也是纯粹的,就在不远的地方。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用古今穿越的形式,用诗意盎然的语言,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北宋元宵风俗画: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品油锤,放爆竹,吟诗作画……样样流光溢彩,种种爽心悦目。信手拈来的诗词佳句,让人羡慕不已,因为有这么多圣贤陪同你过儒雅的元宵;俏皮灵动的比喻拟人,令人心悸荡漾,让你也身临其境,如同在北宋过浪漫的元宵。在作者极力铺陈北宋元宵之丰富多彩、温馨美好时,又总是把现实融汇其中,这就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这样不留痕迹的对比,让我们听到了作者真实的呼声:让真情回归,让纯粹回归,让初心回归!闹
元
宵
-版权所有-
本文观点来自于
《传统文化卷14岁?在宋朝过个元宵节》
“全民阅读·阶梯文库”丛书借鉴国外分级阅读理念,根据0~18岁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心智特点与认知水平编写,标识明确的年龄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照体裁或内容划分单元,涵盖诗词曲赋、文史哲经、科普科幻等方向。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包括文化、民俗、文言小说、诗词、诸子慧语、文言散文。选文题材广泛,语言流畅优美,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每篇设有“阅读点拨”,每个单元后附有“我思我行”,有利于读者加深阅读理解,拓展实践能力,提升阅读水平。
顾之川,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考试中心特聘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编人教版多套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出版有《语文工具论》《顾之川语文教育新论》《顾之川语文教育论》《语文论稿》《明代汉语词汇研究》等。主编“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文心经典”“亲近经典”“名师语文课”等大型丛书,并有古籍整理著作多种。
《传统文化卷14岁?在宋朝过个元宵节》
主编:顾之川
ISBN:9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