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宋朝元宵节读调光经和妹子谈情
TUhjnbcbe - 2021/3/23 17:11:00

宋朝元夕,“华灯宝炬,月色花光”。比月色更迷人的是人间的灯火;比华灯更动人的是观灯的美人。元宵放灯,万人空巷,不仅为观灯,更为观人。

如果我们以为宋朝的女子“躲在深闺无人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则是想错了。平日里,汴京的“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茶坊)”,元宵更是女性夜游的狂欢节,放灯期间,每当华灯初上,宋朝女子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都是首饰的名堂),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出门赏花灯。

观灯的女孩子,尽兴游赏,甚至彻夜不归,早晨归家后,虽然疲惫不堪,却舍不得小憩片刻,整理一下残妆,又与朋友游玩去了。

元宵之夜逛街看灯的女子之多,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那就是灯收人散之后,汴京、临安的市民都有持灯照路拾宝的习俗,往往能拾得观灯妇人们遗落的贵重首饰。这叫做“扫街”。

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

多情少女、风流少年明着看灯,眼角却偷偷看人,男女四目相对,难免擦出一些醉人的火花,在宋朝的元宵夜,“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

那游赏之际,肩儿厮挨,手儿厮把,少也是有五千来对儿”,谈情说爱的情人们是那么肆无忌惮,手挽手、肩并肩。汴京城里甚至设有专供少年男女谈恋爱的地点,“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扬,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许多人都以为宋代“礼教吃人”,却不知宋朝的少年男女也有自由恋爱。好事的宋人还总结出一套跟女孩子搭讪、交往的指南,叫“调光经”,换成今天的说法,大约可以叫做“把女秘诀”。

“调光经”告诉男孩子,遇上了心仪的女孩子,当如何上前搭讪,如何博取对方好感,如何发展感情:要“屈身下气,俯就承迎”;“先称她容貌无只,次答应殷勤第一”;“少不得潘驴邓耍,离不得雪月风花”;“才待相交,情便十分之切,未曾执手,泪先两道而垂”;“讪语时,口要紧,刮涎处,脸须皮”;“以言词为说客,凭色眼作梯媒”;“见人时佯佯不睬,没人处款款言词”。

宋话本小说《张生彩鸾灯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元宵节的爱情故事:南宋年间,越州有一名“轻俊标致的秀士”,年方弱冠,名唤张舜美。因来杭州参加科考,未能中选,逗留在客店中,一住半年有余,正逢着元宵佳节,“不免关闭房门,游玩则个”。

恰好观灯时候,在灯影里看见一名楚楚动人的小娘子,不由怦然心动。张舜美便依着“调光经”的教导,上前搭讪。“那女娘子被舜美撩弄,禁持不住。眼也花了,心也乱了,腿也酥了,脚也麻了,痴呆了半响,四目相睃,面面有情”。两人由此相识、相爱,并相约私奔,经一番磨难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少话本、小说、戏文讲述的爱情故事都不约而同地以汴京或临安的元宵节为时空背景,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宋朝人的上元佳节,确实是一个很容易发生爱情的浪漫节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朝元宵节读调光经和妹子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