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琼
原载|《中外企业家》杂志年07期
摘要:唐宋时期,元宵节作为正式的节日已经非常繁荣,人们通过赏灯、举行竞技比赛、进行娱乐表演、吃元宵等方式来庆祝元宵节,唐宋时期的元宵节有其重大的社会意义;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为女性提供了社交的机会和场所;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等。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这是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而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有“元宵”之称。又因为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张灯、观灯,故又称“灯节”。围绕元宵节,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这一天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唐宋时期的元宵节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唐宋时期元宵节活动的庆祝方式
(一)唐宋时期元宵节的状况
古代的都市,为了安全和防范聚乱,通常在夜间禁止行人往来,此即“宵禁”。唐代也不例
外,“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
”。如果有人犯禁夜行,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因此杜甫在《陪李金吾花下饮》中写到“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唐代宵禁虽严,但是元宵节前后几日内,却特许弛禁,放三夜花灯,称之为“放夜”,“天宝三年十一月,唐玄宗下诏令‘每载依旧取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开坊市门燃灯,永以为常式’”。至此,元宵节成为一个正式的固定节日。到宋代时,元宵节仍沿袭唐代三日张灯习俗,规定“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
。后来增加了十七、十八两夜,成为五天。
(二)唐宋时期元宵节活动的庆祝方式
1、赏灯
元夜出游赏灯是元宵活动的主要内容,“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
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
游。王主之家,马上作乐,文士皆赋诗以纪其
事”。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会在元夜出游赏灯。
皇室贵族张灯,包括制作巨型灯轮、灯树、灯
楼等,观灯,踏歌,跳舞。“睿宗先天二年正
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绣,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唐睿宗时期制作灯轮,唐玄宗时期是花样翻新,出现了“灯树”、“灯楼”。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制作巨型灯树,“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唐玄宗在皇宫制作灯楼,“唐玄宗于上阳宫建灯楼,高一百五十尺,悬以珠玉,微风将至,铿然成音”。《明皇杂録》中也有记载:“时有匠毛顺,巧思结创缯彩,为楼三十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铿然成韵。乃以灯为龙凤虎豹腾跃之状,似非人力。”唐玄宗时期制作的灯楼真可谓豪华至极,巧夺天工。唐代元宵节放灯的盛况,从以上这些史料中可见一斑。放灯之后就是观灯,皇帝还命令宫女在楼前歌舞以娱之。皇室还存在另一种形态的元宵观灯——微服出游观灯,“丙寅上元夜,帝与后微行观灯,因幸中书令萧至忠之第”。皇帝微服出游观灯也足以证明当时民间元宵节的热闹程度。
元宵节的热闹非凡,不知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兴,因此至今流传下来许多关于元宵节的诗。其中初唐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最为有名,被称之为“绝唱”。诗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唐代元宵夜灯火盛况和游人兴致描述得淋漓尽致。
宋代元宵节不仅放灯的时间延长了,而且其规模和繁盛的程度都超过唐代。皇室缚山棚、缚草龙,起立鳌山,设棘盆。“昨汴京大内前缚山棚,对宣德楼,系以綵结,山沓上皆画群仙故事,左右以五色綵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手指内出五道水……又以草缚*,用青幕遮草上,密寘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当时的山棚、草龙可谓气势宏伟、栩栩如生。棘盆指的是用棘刺围绕的地方,“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余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棘盆内立两根高数十丈长的竹竿,上结绘彩,用纸糊百戏人物,随风飘动,宛若天上飞仙。皇帝还在大内起立鳌山,光鳌山上的灯就有数千种,而且极其精美,无所不有,“中以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四个字”。鳌山上是伶官奏乐,鳌山下是百艺群工,竞呈技艺。皇帝带着嫔妃、宫女、大臣在宣德门观灯,并且还让内人及小*门百余人模仿民间的傀儡表演以供娱乐。此外,皇帝召来民间舞队、民间饮食供妃嫔内人购买。在夜很深时,宫里开始放烟火。
在赏灯的同时,还猜灯谜。人们将谜语贴在花灯上,让人一边赏灯,一边猜谜,《西湖游览志余》中载:“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猜灯谜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而且启迪了人们的智慧,因此流传至今。
2、竞技比赛
(1)拔河比赛
拔河比赛是唐代元宵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唐代的皇帝曾多次举行这种活动,“玄宗数御楼设此戏,挽着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而且“进士河东薛胜为拔河赋,其辞甚美,时人竞传之”。由此也可以看出拔河比赛在唐代是多么的兴盛。
(2)角觝
角觝,又叫“相扑”、“争交”。不仅朝廷举
行角觝,民间也进行这种竞技比赛,“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摽手之资”。角觝获胜者还可获赏,有获得旗帐、银杯、彩锻、锦袄、官会、马匹的,也有获得一官半职的,如“充管营*头”温州曾有一人获得头赏,赐“曾补*佐之职”。角觝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而且丰富了节日生活。
3、娱乐表演
(1)杂技表演
宋代时,杂技表演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仅宋代元宵节期间的杂技项目有:击丸、蹴鞠、踏索上竿、倒吃冷淘、吞铁剑、药法傀儡、吐五色水、猴呈百戏、鱼跳刀门,等等。这些杂技演出无疑给元宵节增添了更多的奇光异彩。
(2)舞队表演
舞队表演是宋代元宵节庆祝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队的表演活动从腊月里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方告结束,贯穿了迎春和元宵节的全过程,《梦梁录·元宵》中载:“舞队自去岁冬至日,便呈放行……至十六夜收灯,舞队方散。”舞队不仅表演时间长,而且其规模也是很庞大的,“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以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舞队并非专门表演舞蹈的队伍,实际上其表演是五花八门的,也可以说是歌舞百戏。舞队中的人物往往以其滑稽的外表,或者滑稽的表情、动作来赢得众人的欢笑,从而营造一种异常欢乐的节日气氛。
4、吃元宵
在元宵节,人们都会吃应节食品——元宵。唐代元宵的最初形式是用面做成的蚕茧状食品。到宋代时,元宵被称为“圆子”、“团子”。由于“圆子”、“团子”这些名称同“团圆”子音相近,因而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因而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唐宋时期庆祝元宵节的意义
首先,元宵节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由于古代实行宵禁,禁止人们夜间出行。但是在元宵节期间,官方弛禁,允许人们在晚上出行游玩。因而这样的节日无疑给古人刻板、乏味的生活增添了巨大的乐趣。
其次,为女性提供了社交的机会和场所。古代女子基本上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居简出的生活。而元宵节使她们获得了暂时的人身自由,能够走出闺门,赏灯游玩,尽情娱乐。唐宋诗词笔记中有关女子盛装出游的记载枚不胜举,如唐代的张萧远《观灯》云:“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宝钗骤马夕遗落,依旧明朝在路旁。”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夕》记载了因观灯而遗落饰品竟然成为一种风气,有人专门捡拾并有了“扫街”一词:“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坠珥,往往得之。亦东都遗风也。”
其三,元宵节也为古代女子包括男子在内提供了寻觅意中人的契机。如宋代词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一词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词表达了元宵夜不能再见意中人的遗憾。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更是把元宵节观灯盛况时见到意中人的欣喜与激动描写的淋漓尽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而有学者认为元宵节“也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情人节”。
第四,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元宵之夜,金吾弛禁,几乎是家家户户出门观灯游玩。街上人潮涌动,这就使得茶坊、酒店、勾肆的数目增多,“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唐代中晚期,开始出现夜市,而且这时的夜市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到宋代,夜市是更加的繁荣,几乎是通宵不绝。
同时元宵赏灯,使灯品也日益繁多,有人物灯、花草灯、禽虫灯,还有奇巧灯,如琉璃球、云母屏、水晶帘、万眼罗、玻璃瓶等,因而形成了贩卖花灯的灯市。
三、结语
唐宋时期的元宵节其繁荣程度也前所未有的,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的一个。在元宵节期间,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身份学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参与的人最广泛,庆祝的内容和形式也花样翻新,因而可以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它给中国传统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