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是农历七月十五
民间称这一天为
“*节”
本文大部分照片拍摄于广化寺盂兰盆节法会,另外,为了配合视觉效果,还选用了几张泰国水灯节的照片。毕竟,追根溯源的话,水灯节和中元节也算是同根同源,有着相近的意义。(封面,封三,封底为多片后期合成)
在中国,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是一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有些节日,越来越盛大,有些节日,则慢慢成为文化遗产。而更具时代特色的是,国(shang)人(jia)还经常创造性的制造节日,像“”,“双11”,还有一周前,被冠以“中国情人节”的“七夕”,一个比一个热闹。
不过话说回来,七夕和情人节又有什么关系呢?面向传统,太多类似的牵强附会,让人哭笑不得。在“七夕”刚刚被扭曲的身影后,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中元节”。它曾被我们祖祖辈辈所珍视,如今,却悄无声息。
一说到中元,顾名思义,大家首先能联想到上元和下元。没错,上元,中元,下元是中国古代三个重要的节日,它们依次对应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在道教的说法里分别是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的日子。
▲三官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趣的是,今天,这三个节日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由上至下一个比一个落寞。下元节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而最热闹的是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说到这里,回到开头的话题,如果一定要在中国传统节日里找出一个符合情人节气质的节日,唯有上元节。关于这一点,辛弃疾早就在他的青玉案元夕里写得很清楚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关于中元节,传说中,这一天地官的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久而久之,七月半的这天在民间便被习惯的称作*节。而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佛家又称其为盂兰盆节。佛家和道家对这一天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道家强调孝道,佛家则看重普渡。
其实,中元节是地地道道本土文化的产物。传统中国一直以农耕为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人们发现万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一个果实的成熟,最终离不开种子的恩惠,所以,果实对种子,后人对先人,都须常怀感恩之心。这份浓烈的怀古情结,也正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
中元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它表达的就是感恩。古人并不忌讳“*”,在古人的意识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而已。人死了,就会以*的形式继续活下去,所以我们对他们,仍应保有一份虔敬之心。从这个角度讲,中元节也是古代的“孝亲节”,只是它与清明节的内涵不相同罢了。
从现实角度讲,今天的中元节祭祀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追先悼远,怀古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今天在庆赞中元的同时,也应该跳脱*的角度,期勉互爱。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奉亲,敬养,普渡
寧影紀関于作者
北京土著
人文紀實攝影師
專欄作者
中國圖庫
光明圖片社
中新社
中國新聞圖片網簽約攝影師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影像
珍藏
點滴
歲月
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在与谁同行。每篇辛苦原创,只愿得到你的认同。
把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未来的日子我们跨越山海一路相伴。
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