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节俗丨关于ldquo下元节rdqu
TUhjnbcbe - 2021/1/6 1:20:00

说起下元节,想必很多小伙伴们会比较陌生,它似乎已被遗忘,远没有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节、七月半)等节日让大家耳熟能详。根据中国的传统习惯,既然有上元节、中元节,那么自然也会有下元节,何谓“下元节”?它与上元节、中元节又有什么关系呢?

适逢今日下元节,快跟着文木君来看看关于“下元节”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节日来历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在道教神系中,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且神阶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和“三官帝君”。(若将其具体化则是守卫天门的唐、葛、周三将*,据《铸鼎余闻》记载:三官俱周幽王谏巨,号天门三将*,死后为神,各地多有庙。也有说三官指尧、舜、禹。)

一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

天官赐福

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节”或“盂兰盆会”。

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下元节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传水官大帝禹会在这天下凡为民解厄。在下元节这天,人们会准备祭祀水官大帝,因此,下元节也叫“消灾日”。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是源于道教用炉炼丹的缘故吧。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文化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等人编制《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

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野*。

农历七月十五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四。

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它的另一叫法即盂兰盆节,是佛教的叫法。

下元节

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民间习俗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

糍粑

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豆沙包子

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北京小吃“豆沙包”),“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点心,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时节的节令食品了。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

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

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

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种: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

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人的灵*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永远活着,这就是“灵*不死”的观念。

一般来讲,祭祀祖先的地点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

“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制成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

这些民间传统也许是基于最初那些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这种对生命的体验,想必我们不能只用“愚昧无知”“宗教盲从”来一概而论,后人似乎应给予更多理解。民间传统中,一些纪念活动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延续下来可以成为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下元节来自道教,对当今的国人来说,这一天正是可以让我们近距离了解并感受一下中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

(文图丨网络,文木整理)

文木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节俗丨关于ldquo下元节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