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汤圆团团圆圆
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才幸福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元
宵
节
介
绍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
宵
节
传
说
(一)汉高祖刘邦去世后,他老婆吕后执*,后来吕后也挂了,其他率家人趁机搞事,历史上称之为诸吕之乱。不过这场动乱很快被刘家人摆平了。汉文帝当了皇帝之后,觉得幸福来之不易,应该庆祝一下,就把平定诸吕之乱的这天定位全民欢庆日,而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
(二)在古代,科技不发达,很多自然现象人们无法解释,每当遇到解释不了的事发生,人们就觉得有天神在操作。有一次汉武帝生病了,请来了能通神的巫师,请他去问问太一神,自己病什么时候能好,巫师问过太一神后,说这病很快就能好,结果没过多久,汉武帝病真的好了,于是他觉得,自己应该表示一下,就这样,汉武帝决定,在正月十五这天专门祭祀太一神。由于祭祀是从晚上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早上的,所以灯也要点一整个通宵。
(三)按照佛教的说法,它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变成神去降妖伏魔,所以这天定位佛祖神变日,信徒们需要举行燃灯法会来庆祝。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皇帝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要点灯应援。
元
宵
节
习
俗
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元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在周而复始、大地回春、明月高悬的正月十五夜晚,人们要进行观灯会、猜灯谜、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动。阖家团聚,其乐融融。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都城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灯谜有的和文字有关,有的和道理相关,往往读来幽默风趣又十分应景。在猜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提高。
赏花灯由于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为“灯节”、“灯夕”。东汉时,汉明帝为宣扬佛教,敕令在上元之夜,“燃灯敬佛”,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敬佛。从此以后,元宵张灯便蔚然成风,相沿成俗。
元宵节游玩观赏的主要对象是花灯,又叫“彩灯”、“灯笼”。花灯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精美艺术品。西汉时就有了彩灯,到唐朝以后,经过千百年能工巧匠的开发创新,彩灯艺术百花竞放,各呈异彩。在样式上有带穗的挂灯,美观的座灯,秀丽的壁灯,精巧的提灯,玲珑的走马灯等。天上明月和人间灯火交相辉映,显示出了节日的欢快与喜庆。
吃元宵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节俗。明清正月十五吃元宵成为时尚。明朝京城在初九之后,就开始吃元宵。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圆形,内包核桃仁、芝麻或桂花白糖为馅。江南称为“汤团”。苏州人称为圆子、杭州人称为“上灯圆子”。在祭祀祖先之后,家人老乡一起享用圆子,取其团圆的意义。当代中国无论南北,正月十五吃元宵成为时尚。天上明月,碗里元宵,象征着团圆吉利。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享受阖家团圆的美意。
不少地方街头流行“摇元宵”,将做好的馅心,放在大箩中的干粉上摇晃,粘上粉,洒水,再摇,越滚越大,最后成形。摇元宵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俗展示的过程,它为元宵节增添了节日气氛。
耍龙灯、舞狮子“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民间狮舞的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众志成城抗击肺炎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为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我们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抗病*。虽然有些人不能和家人团圆,但只要有爱在,心就永远在一起。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元宵节是新年之后第一个满月,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心愿,象征着圆圆满满,象征着合家团圆。土木工程学院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心想事成、事事顺利。
编辑:石鲲鹏
责编:王佳琳
审核:赵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