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年都过元宵节,但元宵节是谁定下的?为何在正月十五?
文
竹楼历史缘
在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当中,曾留下了许多传统节日,有的是为了几年某个人,比如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定的节日。既然是节日,除了清明节之外,大多都是比较开心的日子,人们以欢快为主,举办着各种欢快的活动。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年都过元宵节,但元宵节是谁定下的?为何在正月十五?
在西汉以前,元宵节还没有出现,人们所过的传统节日也并没有那么多,而元宵节正是出现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期,由于当时大汉的国力比较强大,所以很周边的小国家都来依附汉朝。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强盛的朝代,只要有附属国,这些周边的小国家每年都要朝贡,带上很多礼品,甚至有时候还给君王送妃子,而汉武帝时期也是这样。
当时有一位朝中官员,他对史学和文学都有很高的天赋,这个人也就是司马迁。当初他创建了《太初历》,并且在太初历中把正月十五这一天设定为重大节日,但是这个时候还不叫元宵节,只是在人们的观念中,每年的正月十五很重要,所以人们也都比较看中这一天。尽管这个时候还不叫元宵节,但司马迁定下的这个节日确实是正月十五,所以说元宵节的确定,还是司马迁定下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那么正月十五是什么时候才成为元宵节的?又为何偏偏是这一天?这就跟隋朝的历史有一定关系了。根据《隋朝·音乐志》的记载,当时朝廷特别威风,每年的正月份就是周边国家进攻的时间,由于各来朝贡的国家距离都不同,他们要一起举办宴会,还是要等到其他国家的人都来了才能开始。而之前司马迁就已经定下了一个重要节日,也就是在正月十五,隋朝也选择在这一天举办宴会,来庆祝自己江山的稳固。
当时的场景是特别热闹祥和的,人们都聚集在一起唱戏、跳舞,这样的队伍都能绵延八里地。当时本来都是通宵达旦,整夜都是欢歌,加上人们用“宵”来代表“夜”,又是元月十五当天,所以人们就把这个节日叫做元宵节!这就是为何在正月十五当天过元宵节。而元宵节还有其他的名称,最开始是叫上元节,人们的习俗除了欢歌跳舞之外,还要吃元宵、赏月、猜灯谜等。
但是随着元宵节的一代代传承,现在已经没有那么浓郁的元宵节气息了,人们顶多也就举办个灯会、吃点元宵,就算过了元宵节了。还有一些常年漂泊在外地的人,甚至在元宵节的时候连汤圆都吃不到,不过这毕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应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把元宵节继续传承下去。那么你对元宵节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