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快楽·吉祥如意
元
宵
喜
乐
年年岁岁相见欢,岁岁年年庆团圆
恭祝大家,虎年元宵快乐!
诗词中的元宵节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元宵·知道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元宵·习俗
看花灯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又称“灯节”。在这一天观灯、赏灯是必不可少的节日内容。
唐代,在上元夜,不仅百姓燃灯庆贺,连皇帝也不时与后妃出宫“微行观灯”,甚至“放宫女数千人看灯”。
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灯谜在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
大家一起来猜灯谜吧
谜
面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打一花名)
谜
底
点我试试看~
荷花谜
面
江河是乐园,无足行千里,嘴上有对须,鳞片真美丽。
(打一动物)
谜
底
砚台鲤鱼谜
面
小共相见流了泪,自古别离说相思,一起来过泼水节,妙笔生花好文采。
(打一俗语)
谜
底
砚台恭喜发财谜
面
八仙过海
(打一成语)
谜
底
点我试试看~
各显其能谜
面
二人相会,如鱼得水
(打一称谓)
谜
底
点我试试看~
渔夫欢迎您来中山舰博物馆
赏年画,猜灯谜
热热闹闹过元宵!
-END-
文字、编辑|陈紫欣
编审|刘念田梦莹
年画摄影|赵令侃
图片|部分源于网络
文字资料来源
故宫博物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