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关东元宵节的送灯风俗
TUhjnbcbe - 2025/7/19 16:26:00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roae9q0/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上元节”、“元夕节”,简称“元宵”、“元夜”。

元宵节这一天,东北人在饭食方面,习惯吃元宵、年糕、饺子,以视家人团圆,生活美满幸福。

元宵节夜晚,城市里张灯结彩,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灯会。街头的万盏华灯,组合成一条条火龙,与圆圆的月亮交相辉映,照亮了整个夜空,也映照着人们的笑脸。

元宵节的街头,还要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猜灯谜,踩高跷,舞龙,滚狮,一派热闹景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高跷

有的地方,从正月十四开始,元宵灯会要一连举办三天。诗人崔液《上元夜》诗云:“玉漏铜壶切莫崔,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宵节街头小吃

关东农村的民俗,对元宵节非常重视,将其视为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夜幕初降临,月亮悄悄升起,家家户户点亮了灯笼,燃放起烟火,整个村子灯火通明,宛如一个灯火的海洋。

到了元宵节这一天,在老辈儿的风俗里,关东的人家都要送灯。灯用面粉做成,做法是先把面粉烫好和成面团,然后捏成各式各样形状的面灯。面灯主要有两种:一种直接捏成灯盏状,配以各式各样的花饰;另一种是捏成上粗下细的柱灯,中间有碗,其形如倒挂金钟,非常漂亮。

捏好的面灯,要上笼屉放到大锅里面蒸,蒸好后,在面灯里面放灯捻,注入灯油,就做好了面灯。用玉米面做成的面灯,颜色是黄色的,称为金灯;用白面做成的面灯,其颜色是白色的,称为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面灯,其颜色白中有青,称为铁灯。

玉米面灯荞麦面灯

送灯,在关东是很有讲究和说道的,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送灯。先是送供祖宗板、天地板、灶神板;然后送到仓房、碾坊、牛马圈、猪圈、鸡舍、井台等;在送到大路口、大道旁。这些地方送过后,再由长房长子长孙,挎着篮,装上面灯,到祖坟去送灯。

到祖坟送灯,走在半路上碰到别人,是不能说话的。给祖坟送灯要送金灯银灯,点灯时不能借用别人的火,必须用自己带去的火柴。如果借用了别人的火,就见不到光明。给祖坟送灯不能点白蜡烛,白蜡烛俗称“大白杆”,如果送了白蜡烛,意味着下一辈儿的子孙就要娶不上媳妇,打光棍。另外,元宵夜如果不刮风,认为是吉利顺当。

把祖坟上的面灯点亮后,要把事先用油拌好的谷糠,将祖坟围成方形,西南角留个缺口,称为“门”,在“门”口放上一盏铁灯。在上风口将油拌谷糠点燃,俗称火龙灯。同时,要把铁灯点燃,边点边念祝词,念完之后,送灯人悄然离去。

元宵夜,在空旷的田野里,在村道上,随处可见豆粒大的灯火,点点如繁星,闪烁如眼睛。关东的农村,人们用真挚的爱,给天地诸神、给逝去的祖先送去光明,以及托希望与哀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从环境保护、防火防灾等方面考虑,如今,做面灯送灯的古老风俗,已经被人们舍弃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东元宵节的送灯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