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很抱歉,传统中国,没有儿童节但有儿
TUhjnbcbe - 2025/6/30 19:20:00
白癜风能冶好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相识是缘,聊天为话;你好,我是吴吞:

今天是6月1日,咱们来聊聊“儿童节”。

关于“国际儿童节”的来历,我就不多说了,它和很多节日的起源都一样,来自于一场悲剧、一次灾祸……但愿人们在享受这些节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应该吸取的教训,“愿现实中悲剧不再上演,愿我们的眼泪不再重流!”

唉,真是人老了,容易感伤。说点不那么沉重的吧,作为88年的老男孩,小时候的我,挺羡慕日本孩子的。

因为在《蜡笔小新》《神龙斗士》等动漫作品中,看到他们的儿童节有好几个呢,而且还有那么多有趣的民俗,比如用竹竿挑着红黑青蓝的鲤鱼旗,家里挂上《钟馗驱鬼图》、吃具有驱邪功能的糯米团子,还有供奉那些帮助孩子们躲避灾祸的替身人偶等等。

我们的儿童节,不但比他们的少,而且内容都是些没意思的“六一联欢汇报表演”——说白了,哪里是给孩子们过节,是爸妈、老师们联合起来,拉孩子们出来遛一遛才对。

不过老话说得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外国人的节日,不如在咱们民族文化中,找找相关的由头。咱们中国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儿童节。

只是,这个真没有。

身为一个二手的民俗学家,我翻遍了手上所有的资料,也没有找到中国儿童节的身影,最多找到一个和女孩节沾边的乞巧节。

传统中国,没有儿童节

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儿童节。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没有“儿童节”呢?

左思右想,怎么都觉得不应该啊,直到我听到一句话,才有些理解——孩子在十岁前,是不属于父母的。

从古至今,生孩子都是一件危险的事儿。相信做过父母的,或者正在备孕的妈妈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对于女人而言,生孩子就是走一趟鬼门关。”

同样的,小孩子们在十岁之前的,也是极其脆弱的存在。记得前些日子,老姐带着小侄女回娘家过几天。次日凌晨三点多,我被老姐叫醒,原来侄女咳嗽不断,体温也越来越高,怕有什么意外……我开车送医院。停好车后,在儿童急诊室里找到她们的身影,姐姐抱着侄女,取号、排队、焦急地等待……直到医生说没有大碍,小侄女喝了点止咳糖浆渐渐睡去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环顾四周,不到凌晨四点的急诊室里,满是同样焦急的年轻父母们。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慈禧老太太的那首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对孩子们的那种疼爱,那种真挚的情感,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正是因为这种情感太过真挚,让很多父母承受不了与孩子的生离死别,继而走向另一个极端,选择冷漠地对待自己孩子。

“十岁之前,孩子不属于父母,都是神的。”这句话的诞生,是用来宽慰孩子夭折的父母们的。

我想,正是父母们无力面对失去孩子的痛苦,所以古代中国才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儿童节吧。怕的是每到这一天,孩子们的欢笑声,会刺激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们,让他们再次回忆起丧子之痛。

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个世上还有鬼子母、姑获鸟,虚竹的母亲叶二娘那样的存在的缘故。

好了,虽说传统中国没有儿童节,但是有儿童神,还是有的。

儿童神,孩子们的代表

说到能够代表孩子们的儿童神,你首先会想到哪一个?

大概率会是三坛海会大神,我们小英雄“哪吒”吧,毕竟去年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那么火。

小学的时候,老师领着我们去电影院看《哪吒闹海》。那时的我们便被“哪吒的悲惨命运”所打动,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是泪汪汪的,甚至有的同学失声哭道:“不要,哪吒不要死,我不要哪吒死……”。

长大一点,阅读《封神演义》时,看到身为父亲的李靖,在逼得小哪吒“割骨还父、割肉还母”之后,还要赶尽杀绝,打碎殷夫人为小儿子哪吒重塑的金身,真真是气得牙根痒痒,恨不得替哪吒,咬他父亲一口。

说实在的,还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版本里的李靖夫妇好,他们能把生性古怪的魔丸哪吒,教育成拯救陈塘关百姓的英雄。

这样的小哪吒,我喜欢。

当然,说到儿童神,相信还有很多朋友会想到“红孩儿”,就是那个观音菩萨身旁的善财童子,他和哪吒撞型,都是典型的“不管不行斯基”。

此外,在咱们中国多神文化中,以儿童形象出现的神祗还有很多,比如各路大神身后,都有跟随修行金童玉女等。不过,最能代表中华儿童的,还是咱们中国民间神话中的“小儿神项托”,那个传说中,七岁就靠机智,成为孔夫子老师的神童。

事情是这样的:

孔子当年曾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弘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带着弟子们乘车在前往莒城(今山东省日照市),路上被三个小孩用沙土堆成的小城堵住了去路。

遇到没素质的大人,可能就直接碾过去了。像孔子这样的道德之士,当然不会那么无礼,他下车笑着问这帮孩子:“车子过来了,你们为什么不避让呀?”

见对方人多,有两个小孩畏惧地退缩到一旁。余下一个胆大的,抬头望了望孔子一行人,用大人的口气说道:“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的,哪有城要避让车子的道理?”

这个说话有理有据,小大人似的孩子,就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项托。

孔子爱才,见到这个七八岁大的小孩,竟如此能言善辩。便对他产生了兴趣,决心考考他,随即问到:“你知道什么山中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游鱼?什么样的门没有门闩?什么样的车子没有车轮……”

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项托想了想回答道:“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水井里没有游鱼,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车轿子没有轮……”

孔子哑然,一老一小,你来我往,聊了很多问题,结果倒是孔子被问倒了。孔夫子他老人家,没想到眼前这个小孩子,竟然这么伶俐,于是想换个方式考教:“我车里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竟被这个小项托义正言辞拒绝了,他一本正经的说道:“我不赌,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诸侯好赌,就无心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公文;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时机,读书人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好赌,会挨揍。赌博这种无用又有害的东西,我不会,也不学,略略略……”

孔子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从赞叹变成了敬佩,他向小项托一拱手,施了一个拜师之礼。自此,小项托“神童”之名,名声远扬;而孔子这样的伟人,能不耻以孩童为师,他的品格也为天下人称赞。

孔子与项托的故事,就收藏在敦煌遗书《孔子项托相问书》中。而项托的成神,不仅由于他是个能难住孔圣人的神童,还有他的早夭。据说项托年仅10岁,便夭亡了。应了那句:“天妒英才”,实在令人惋惜。项托死后即被神化,被供奉为“先生大王”“小儿神”。

我心目中的儿童节

记得明代有一部大书叫《历朝故事统宗》,其中有一篇《小儿论》,内容大致是给《孔子项托相问书》中的故事,加了结尾:

小儿问:天上的星星那么多,夫子你知道有多少颗星星吗?夫子答:我刚才问的是地上的事儿,你干嘛扯到天上去?小儿又问:你在地上行走了那么年,你知道世上有多少间房屋吗?夫子答:我问的是眼前,不要谈天说地?小儿再问:如果只问眼前的,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几根吗?夫子无言,告辞,并“留下后生可畏”的赞语。

儿童节,是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日子。过这样的节日,该用什么形式,都不重要,喜欢鲤鱼旗,饭团子的,拿来用就好,重要的是文化内涵。

“小儿神项托”的故事是古代许多神通的集中体现,小小项托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难倒古代中国第一大圣人孔老夫子,足以让后世千千万万的小孩“引以为傲”了。

当今中国正处于大国崛起之中,国家更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力从哪里来?从犹太民族的教育方式中,我们可以知道,从问题中来。

犹太父母看到放学回家的孩子们,不会询问“今天有没有听老师话,有没有乖啊?”而是会问:“今天有没有提出什么好问题?”

不盲从权威,遇事多思考,多问“为什么?”敢于提问,有能力提出好问题的民族,才会是极富创新力的民族。

我觉得,为了丰富儿童节的文化内涵,不如将6月1日这一天,定为小儿神项托的生日,再将元宵节猜灯谜的风俗,移植过来。鼓励广大少年儿童,开放思维,勇于创新,解答问题,提出问题。

至少会比现在这样,只有少数小朋友,才能参与的无聊联欢会,要有意思的多,你觉得呢?

——END——

相识是缘,谈天为话;我是吴吞,感谢您的降临!

吴吞,二手的民俗学家,神秘事物爱好者,胖成猪的大白熊。

1
查看完整版本: 很抱歉,传统中国,没有儿童节但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