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最全的黄山市歙县元宵节民俗,有些已经没有
TUhjnbcbe - 2025/6/2 22:17:00

元宵节快要到了,徽州歙县的传统活动,你知道吗有多少吗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古代叫做上元节。是一年中几个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天,歙县很多地方,全家吃糯米元宵糖团,希望团圆多子。这日,不少地方兴舞狮,相传狮能除邪,除了舞狮子之外,还有各种花灯会,这些习俗,除了下水南区域外(原来的千年古村全部在水底下),其余地方还或多或少保留着。

歙县县城夜景(来源网络)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徽州一个县,究竟有多少传统的民俗闹元宵。

首先来看看,都有哪些活动。

舞龙活动:明初即流行,有板龙、纸龙、布龙、草龙四类,以板龙、草龙为普遍。板龙,有些是板凳龙,有些是排板龙,在面上插有蜡烛,用彩绘置于龙身,单独制作龙头龙尾;草龙使用稻草扎制龙体,背上插有香烛,配合龙头龙尾舞动,草龙分为旱龙和水龙,水龙一般都在河滩舞动;纸龙、布龙,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所以较少,需要竹扎纸糊或者铁丝为骨骼,蒙布、彩绘,龙有三、五、七、九节不等,龙的肚子里点燃蜡烛,每节舞者中一人敲小锣,谓“龙段锣”。

排灯龙(来源巴士航拍)

麒麟舞,和狮子舞有点像,据说发源于乾隆年间,目前只有歙南岔口、歙北承狮二村行此活动。

秧歌舞:《橙阳散志》载,歙县清代即有“竹马秧歌”,原始的秧歌舞已经失传,目前的秧歌舞是建国前,由皖浙支队文工队传入陕北秧歌舞。

腰鼓舞:以前是没有的,年,杞梓里青年王成荫在苏州打工时向解放军文工团学成腰鼓舞,歙县有腰鼓舞以歙南杞梓里、里方村,歙东蓝田为早。

三阳腰鼓(来源网络)

花棍舞:传说朱元璋做皇帝后,徽州一些穷艺人效法表演凤阳花棍,形式有所区别,年,歙县教师集训班排练表演花棍舞,不久风靡全县,与秧歌舞、腰鼓舞一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叠罗汉:源自古代百戏之“踏肩”,歙北旧宅,歙南叶村皆行,旧宅民国时失传,叶村流传至今。

叶村叠罗汉(来源网络)

歙县只是徽州大地的其中之一,元宵佳节的活动已经数不胜数,如果再加上元宵花灯,恐怕很久也说不完,先看看都有哪些元宵花灯。

三阳罗汉灯:叠罗汉的配套活动,故别称罗汉灯。

许村大刀灯:清同治三年(),冀以驱邪避妖

许村大刀舞(来源网络)

汪满田鱼灯:始于清光绪初年,兴鱼会嬉灯以剋火灾。

杞梓里麻痘灯:为驱麻痘而兴,儿童为活动主体

周家村竹马灯

武阳汪公会灯:抬汪公及其九子、胡元帅、五谷神、蚕王、周王、天官、地官、水官、财神等十八尊菩萨(应武阳18姓之瑞)出游。

昌溪元宵灯:始于明代中叶。以龙灯、竹马灯为正灯,龙灯正月十七出,游而不舞。

洪琴抗战灯

徽城献彩

王村抬阁:民国初从隆阜引入,每年春社举行。

还有一种特殊的庆元宵节活动那是桂林摆供:祠堂为提高祭品的制作质量而举办的供品制作竞赛活动,久而成俗,每年正月十五举行。供品为米、面、菜、果素品,正月十二起,各户即挖空心思制作,以奇巧新颖为胜。

很多地方的民俗以前都是正月十三开始,正月十八结束,但是社会变化了,规矩也在变化,变得更加人性化和贴合。

时代的发展,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年味,其实是他们没有真正的深入生活,没有留意到身边的美好,年味不在美食和烟花里,年味在全家团圆的祝福里,预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全的黄山市歙县元宵节民俗,有些已经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