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涨姿势,一分钟带孩子了解节日由来
TUhjnbcbe - 2025/5/24 20:38:00

常见节日及由来

元旦(1月1日)NewYearsDay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theSpringFestival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theLanternFestival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清明节(4月5日)ChingMingFestival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国际劳动节(5月1日)InternationalLabourDay

五一劳动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拥有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中国青年节(5月4日)ChineseYouthDay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theDragonBoat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端”是开始的意思,与“初”同义。而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日正是“午日”,古人常把五月写成“午月”,初五写成端午,五月五日是两个五的重复,所以也叫“重五”,又因为古人把“午时”当做阳辰,于是端午又说成“端阳”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但最流行的是为了纪念屈原。

国际儿童节(6月1日)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

国际儿童节定于每年的6月1日。为了悼念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7月1日)thePartysBirthday

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根据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建军节(8月1日)theArmysDay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定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Mid-autumn(Moon)Festival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教师节(9月10日)TeachersDay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Double-ninthDay

“重阳节的起源主要有三个不同的说法,一是来源于《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二是来源于古代丰收祭天的活动;三是来源于古代的祭祀火星仪式。《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

国庆节(10月1日)NationalDay

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当天会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自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NewYearsEve

岁除,是岁末除旧布新的日子。除夕,即岁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古籍中有讲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

三大鬼节

中国三大鬼节,是节日的合称,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传统节日里祭祖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个节日,合称为“三大鬼节”。

三元节

三元节,是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

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农历二月廿一。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8.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1
查看完整版本: 涨姿势,一分钟带孩子了解节日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