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诗人笔下的另类元宵节
文:子凡shine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传统佳节,意味着团圆喜乐,阖家团聚。在诗人的笔下,元宵节是“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璀璨,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旖旎相思,“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的喧嚣热烈,但也有一些诗人留下了这样一些另类的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白居易《长安正月十五日》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羁旅生病的白居易发出了“万人行乐一人愁”的感慨。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此词作于公元年(熙宁八年),作者此时从杭州调到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通过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与密州上元的寂寞寒冷对比,“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令人顿觉空旷苍凉。这实际上是作者仕途不顺导致情感出现的巨大落差的反映。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有一种深深的飘泊异乡,无家可归的感觉,回忆曾经盛装出游的场景,“铺翠冠儿,捻金雪柳”,如今却是“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诗人感慨飘零,不仅联想到元宵节这样的“融和天气”,难道“次第岂无风雨”,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这首词写了一位思妇孤独落寞的心情,在阖家团圆的元宵之夜,懒懒地剪着上元灯,弹起瑶瑟不禁泪流满面,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想问问有没有亲人的消息。描摹十分细腻。
吴文英《烛影摇红·元夕雨》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楚梦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远。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吴文英,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元夕恰逢暮雨,使人更添一分愁绪。
蒋捷《女冠子·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而两宋元宵最为热闹,然而在国破家亡之时,这个节日又最容易引起人们对往昔繁盛的追忆,最易牵动人们的故国之思。
元好问《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公元年,即金哀宗正大二年,当时诗人家住登封县,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官,来往于汴京与登封之间。这年他在汴京度元夕,看到元夕之时京都的繁华,写下了这首诗,结尾一句用“长衫”对“炫服华妆”,也有些许辛酸和自责,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这首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刘辰翁亲历了亡国之恸,在他的眼中,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作者用凄凉之笔,抒发了邦宗沦覆,物事皆非之感。
唐寅《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该诗描写了元宵习俗赏月、观灯,还有春游的村女,赛社神的小伙子,到底是风流才子的诗,非常巧妙,如果不尽兴游玩,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王磐《古蟾宫·元宵》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王磐,明代散曲作家、被称为南曲之冠,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更能体察民间疾苦。
符曾《上元竹枝词》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符曾是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他的元宵诗没有写灯火、游人,而是着眼于元宵节的节令食品元宵,着眼于做元宵、卖元宵的人。马家的元宵最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也有体现了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辛苦。
丘逢甲《元夕无月》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丘逢甲是晚清爱国诗人,曾支持维新变法,后又参与孙中山民主革命。光绪十五年登进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作者感慨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见月光,美丽的月亮大概在台湾,想到海天之外去寻找明月,神魂飞渡重洋。
元宵不只是灯红酒绿,宝马香车,在不同的心境下,也看到了不同的景色。
诗词楹联读本京东¥70.55购买已下架往期回顾:
《西游记》三类美女十二金钗,天姿国色!
老版《水浒传》里的美女,个个都是天姿国色,仿佛仙女下凡!
《红楼梦》春节特辑(8)元宵灯彩大观:羊角、戳纱、料丝
《红楼梦》春节特辑(7):元宵家宴众生相!
炊饼不是饼,嘎饭不是饭,古典名著里那些绕晕你的食物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