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给出了甄英莲的命运,当时一僧一道看见甄士隐怀里抱着的英莲就放声大哭,说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甄士隐当时觉得他们疯疯癫癫,很不耐烦,抱着英莲欲走,那僧人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四句诗正好预言了甄英莲后来的命运,也就是后来的香菱。甄英莲元宵佳节的时候丢了,然后被拐子拐卖,几番周折后成了薛蟠的妾香菱,一生凄凉悲苦。虽有小姐的出身,无奈命运不济。但是这四句诗并不单单指英莲,张爱玲曾经也提出过这个观点,在她的《红楼梦魇》里有这样一段:
赵冈推出书中抄家在元宵节前。第一回和尚向英莲念的诗:“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当然不仅指英莲被拐。甄士隐是真事隐去,暗指曹家的遭遇。“元宵节”句下,甲戌本有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后云,是讳知者”。“烟消火灭”句下批:“伏后文”。曹雪芹父曹十二月罢官,第二年接着就抄家,必在元宵节前。
因此这个元宵节有两层含义。甄士隐的出场其实就是掩人耳目,他真正隐去的才是作者想要人们知道的事。这个元宵节对作者来说意义重大,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又不能明说,所以出场的时候就用英莲来暗示。
除去甄英莲这一次,文中涉及了两次元宵节,每一次都是大喜之中伏大悲。第一次元宵佳节的时候恰逢元春省亲,这是贾府的辉煌上升到最顶峰的时候,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是秦可卿早就预言,这是瞬间的繁华,转瞬即逝。
这一次元宵节,元春点了四出戏,每一出戏都有命运的预言,并且皆是悲剧的暗示。这是曹公善用的手法。第二次元宵节,大家都猜灯谜,但是这些灯谜也都是一些不祥的预兆。这一回的回目也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三春给出来的灯谜都伏下了她们命运的轨迹。当时贾政心里觉得特别不祥。书里说: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而且这次元宵节贾母也甚觉凄凉,比起上一次元宵节的繁华,这一次节日,大家病的病,散的散,最后只剩了探春陪着她。从秦可卿给出的预言“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来看,两次元宵节后,第三个春天过去后就会迎来大结局,也就是最终的曲终人散。
因此开篇时这个元宵佳节意义很大,很多人都把重点放在了英莲身上了,但是曹雪芹永远是这样一笔伏千里。由于八十回后原稿的丢失,我们没能看到最后这一次元宵节后的事,但是从前文给出的各种暗示也可以推测出,抄家应该就是在元宵节到来之际。元宵恰逢立春,春天过后一片白茫茫大地落的真干净。
我是石语记,为您讲述红楼故事,希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