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张秀才,长得年轻俊俏,是个风流才子。
这年,他在杭州游玩,元宵节时在桥上看灯会,吟了一首诗,忽然看到一个美丽娇媚的女子,觉得十分惊艳,就摇起扇子,摆起风度翩翩的姿态,走到那女子旁边。
女子听到他的诗,又看到他风流潇洒的模样,立刻被迷住了,只是在大街上不好搭话。两人眉目传情,走到桥下,就被来来往往的人群给挤散了。
张秀才回到家,想着那女子,辗转难眠。次日一大早,他又跑到桥上,期望能再遇见女子。
等了许久,正失望时,却见那女子带着一个小丫环过来了。
女子笑意盈盈,经过他身边时,故意落下一块丝帕。张秀才捡起来,上面写着女子姓刘名素香,约他晚上在她家相见。
张秀才喜不自禁,苦苦挨到晚上,溜进素香的闺房,两人如鱼得水,欢娱一晚。
素香落泪说:我父母今天出门了,才能与你相会,明天他们回来了,咱们就再不能相见了。
张秀才说:我是个外乡穷书生,若是求亲,只怕你父母也不肯把你嫁给我。
素香说:不如咱们就私奔吧。
张秀才很高兴:就这么办。
两人商量着先去镇江,于是,素香装扮成男子,带着一包金珠做盘缠,两人趁着天微亮就出城去。
那时刚刚过了节日,城门口进出的人很多,两人手拉着手,仍是被拥挤的人群给冲散了。
素香被挤到城外,没有看到张秀才,就往前去找。
张秀才以为她还在城中,又返回去找;没有找到,又出城去找,找到一个四叉路口,都是通往镇江的路。
张秀才踌躇着,心想她会不会后悔了,又回家去了,于是又返回她家去找,可她家的大门依然紧锁。
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到大天亮,张秀才又走出城去,看见一群人聚集在河边,议论说刘家女儿被人拐走,投水自尽了,只留下一只绣花鞋。
张秀才挤过去一看,那鞋子正是素香的,惊吓出一身冷汗。
他回到客店,又累又饿了一夜,又为素香伤心,倒下就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没命。
且说素香与张秀才失散,以为他按约定先往镇江去了,就选了一条水路也往镇江去。
她在河边丢下一只绣花鞋,是怕张秀才仍在后面,就给他留个记号,也是为了做一个落水的假象,让她爹娘不要再找她。
来到镇江,寻找数日,没有张秀才的消息。晚上,她站在河边,哭得悲悲切切,真想跳进河里去。
这时,一个老尼过来看到她,询问缘故。
素香不敢说出私奔之事,只说她与夫君乘船在江上遇到盗贼,夫君被害,她扮作男子逃到此地,无处可去。
老尼怜悯她,就把她带到庵中安顿。素香包起头发,换上素服,每天静心念经礼佛。
张秀才病了大半年才好,立誓终身不再另娶,回家安心读书,不久就考中了解元,又去京城准备参加会试。
这天乘船经过镇江,忽然刮起大风,卷起大浪,无法继续前行,只好停船靠岸。
大风一连刮了几天没有停歇,张秀才心中烦闷,就到附近山上散步,看到一座清雅的小庵,就进去上香。
可巧素香从窗格往外瞧了一眼,顿时就呆住了,眼泪扑簌而下,对老尼说出真相。
过了一会儿,老尼出来,问:相公可是张秀才?
张秀才惊讶:你怎么认识我?
老尼又问:相公可曾娶妻?
张秀才伤心落泪说:我妻子刘素香,去年元宵节与我失散,我发誓终身不再另娶。
闻言,素香才从内室出来,两人相见,抱头痛哭一场,又以重礼谢过老尼。
然后,张秀才带着素香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随后回到杭州,拜见岳父母。
刘家双亲以为女儿早已投水身亡,不料此时活着回来,还带回了进士夫婿,真是喜出望外。
小夫妻俩破镜重圆,私奔成为佳话,也是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