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中的女子,犹如坠入蜜糖罐中,由内而外的散发着甜蜜的气息,连围绕周围的空气也是清甜的,好比“大宋第一朵情花”的李清照写下的这阙《丑奴儿》一般。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宋——李清照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只从我读了李清照的词传,对于这位我异常喜欢的女词人,因为她遇上了这一生的挚爱,每每想到李清照在赵明诚面前的少女情态,便觉得欢喜——那是一位女子从心底里爱慕男子的女儿情态。
傍晚,来了阵风,下了场雨,洗尽了白天逼人的暑热,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弹完笙簧,又对着镜子抹上一层薄薄的晚妆。
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我望着夫君微微一笑,轻启朱唇:“夫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
这一夜,这一语,这一美丽的人儿就在眼前,情与欲在黑暗中默默涌动,均匀的呼吸随之起伏,他是鲜活的,她亦是娇羞的,她说,今夜的月色很美,只是寒意浸染,这纱橱的枕箪显得有些冰冷。夜凉如水,星河璀璨,窗外的月光将这一对璧人映衬得越发美好,如梦如幻,只稍看一眼,都惹人沉醉……
当她“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时,戛然而止,没有后续。她没有写明赵明诚如何回答,但是,我们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
李清照是一位才女,小小年纪就声名远播。赵明诚还未见过李清照时,就已经对这位天真率性的姑娘存了要结识的念想。所以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遇见李清照时,便一见倾心,产生了爱慕之意。赵明诚回去后,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
给李清照提亲的人自然是络绎不绝的,也许有缘之人不管多久都会等到那个对的人吧!
当这位丰神俊朗的少年,踏入李府大门提亲时,正巧李清照在后花园荡秋千,她将她当时的心情也写成一阕少女心动的词《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蹴罢秋千”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于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这位客人自然是上门提亲的赵明诚。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还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匆忙之下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如此娇羞的少女心动之态,怕是一生都极为难得的,自然遇到良人有情人也会终成眷属。
李清照18岁那年,与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了。婚后两人有着共同的喜好,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每当初一、十五放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两人常先到当铺典当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去淘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文物,每次淘到自己喜爱的文物,夫妇二人都会“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
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我是非常羡慕这样的婚姻的,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生活简单有趣,精神上得到了极大地满足。所以,李清照才会在开头写的那阙词,这阙词还被一部分学者认为不是李清照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