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古诗词里的元宵节是女子婉约,是诗人惆怅,
TUhjnbcbe - 2025/1/21 17:37:00

正月十五元宵节,自汉朝开始流传至今。在中国文化中,元宵节与佛、道皆相关,佛教有燃灯供佛之说,元宵张灯成为传统;道教把元宵节称为上元节,“乃天官赐福之辰”。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更是在游人如织、灯火通明的元宵节,表达着对盛世繁华的颂扬,这里有儿女情长的留恋,也有理想与现实的怅惘。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作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佼佼者,欧阳修与那些著名的北宋文人们有着特殊的渊源。他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又引领着当朝的诗文革新运动。更难能可贵的是,身为前辈的欧阳修,在提携后人方面亦是不遗余力。曾巩、王安石和苏轼兄弟,无一不是出自其门下。集诗、词、散文为一体的欧阳修,为我们留下了元宵节的佳句。

与唐朝的坊、市分离不同,宋朝时期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已经没有界限。伴随着商业的繁荣,统治者在突破空间的限制后,也放开了时间上的规定。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北宋开放宵禁,市民可以逛花灯,游街市。元宵节成为当时的青年男女,谈情幽会的好时节。又是一年元夕,睹物思人的欧阳修却陷入了沉思。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人说这是词人想念自己的妻子,有人说这是为女子悲戚的爱情吟唱。无论是如何解读,上阕的意境都足够幽深。那年元夜,花灯如昼,你侬我侬,相约黄昏。中国人最朴素的爱情,在最美的时节悄然发芽。曾经的山盟海誓,如今却物是人非。

再美的风景都不及你,元夜花市依旧,换了枕边人。“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明月高悬,灯火通明,眼前的恋人们从眼前走过,满脑子都是你当初的模样。人间难重逢,未语泪先流,元夕之夜的美景,始终敌不过儿女情长。把“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作对比,颇有一种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与欧阳修相比,苏轼的人生简直就是大起大落。宋神宗时期,先是因为非议王安石的新政,被朝局排挤;等到“乌台诗案”的莫须有罪名,更是险些招来杀身之祸。虽说宋哲宗继位后,苏轼起复,但是裹挟在新党与保守斗争中的他,最终难逃命运。从杭州到密州,从湖州再到黄州,苏轼的每一步都在率性而为,却又不容于时人。

每当人生低谷,苏轼总能找到精神的慰藉。调任密州时,仕途不顺的苏轼,在中秋佳节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篇,尽显兄弟之情、手足之谊。同样是在这里,苏轼梦见了自己的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中年丧妻,受尽排挤,人生的不如意涌上心头。料得肠断处,谁人知君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来密州之前,他曾经在杭州度过三年的元宵节。因此,当再一次看到华灯初上的场景时,浮现出的竟是南国的繁华。帐底里吹笙,迷离处燃香,江南的风清气润,自然不是山城密州能比的。到了词的下阕,苏轼就流露出对国计民生的隐忧。

个人荣辱算得了什么,大诗人、大文学家自当胸怀天下。农家社稷,击鼓吹箫,人们祈求着来年的好收成,作为父母官的苏轼又何尝不想呢?“月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初春的原野乌云压境,一场大雪如期而至。词的意境虽然有些压抑,但是瑞雪兆丰年的希望,透露着苏轼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见

要说元宵节谁的诗词最有意境,那就非得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莫属。上阕中的热闹场景,为后面孤高超群的女子做铺垫,两相对比下的反差,寄托着词人理想化的人格。本是豪放派的辛弃疾,也会有世俗繁荣的写实。只是,还未收复失地的惆怅,与眼前纸醉金迷的现实,深深打击了辛弃疾的一腔热血。

一介书生,却能带兵打仗,21岁大破金军,率五十余骑就能冲杀阵前。无奈,自辛弃疾出生时,北宋就已经亡国,老家济南被金军所占,父老乡亲还饱受外敌蹂躏。投靠南宋的辛弃疾,本以为能够挥师中原,收复失地,结果看到的却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偏安一隅,粉饰太平,这让辛弃疾显得格格不入。

这一年的元夕,金军又一次强敌压境,朝臣却是不思进取。走在大街上的辛弃疾,看着满眼的火树银花,不禁悲从中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景色有多美,词人的内心就有多煎熬。风吹萧声,舞龙灯火,美人盈盈,娉婷袅娜,俨然一片太平。至于北伐收复国土之事,早都忘得烟消云散。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盛装出游的女子不同,辛弃疾颂扬的就是那个灯火稀落处,孤芳自赏的美人。前后对比,借物喻志,“那人”不正是他自甘孤寂、茕茕孑立的真实写照吗?当然,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里,又品读出历经磨难,厚积薄发的豁达。

后记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看到的是元夕盛景;“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唐寅诙谐的笔下更多人间烟火。识遍时间烟火,风景这边独好,无论你身在何时,无论你身居何处,只要说起元宵节,总能想起文化里的中国。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诗词里的元宵节是女子婉约,是诗人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