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古时候,元宵节是重大的节日,街道上人潮汹涌,人声鼎沸,民间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不亦乐乎,举国欢度的佳节之际,饮酒至酣,文人墨客免不了吟诗作赋,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的卢照邻《十五夜观灯》有云: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李商隐《观灯乐行》留下佳句: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皓月当空,千古悠悠,古人元宵节诗词传唱至今,其中有一首咏叹元宵节的诗词,尤其显得鹤立鸡群,这首诗词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便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诗词全文为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得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千古名句,作者是谁?
一说,认为作者乃北宋名士欧阳修,因为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一说,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朱淑真是南宋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她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由此可见,朱淑真本人才识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
欧阳修欺世盗名?还是后世统治者篡改作者?
很多研究历史的学者认为,这首诗词的作者应该归属于朱淑真,按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按那时的说法,无疑就是邀人私奔之词,这可大大超越的妇女的三纲五常道德观,当时的封建社会乃至后世的朝代,主流都是男子做主,因为惧怕一旦此诗词流传开,怕坏了女子的社会风气,会惹得女子纷纷效仿,而记载的一些史官也均是男人,所以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如此看来,绝对不是欧阳修欺世盗名。一则堂堂欧阳修,身为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手,更是著名的政治家,断然不会主动将朱淑真的作品据为己有的行径。更重要的证据就是,欧阳修乃北宋人(约年-约年),朱淑真乃南宋人(约~约),朱淑真做此诗时,欧阳修早已过世。
真相大白,是后世的工作人员将诗的作者篡改为欧阳修。在死了几百年之后,欧阳修的作品集莫名其妙地得多了一首诗。
而这首诗,竟然是迄今为止写元宵节最负盛名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