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把从放假到现在读的书用尺子量一量,拍照发到群里。天哪,没想到疫情期间鹤宝读了这么多书,而且很多书都是在反复阅读的。鹤宝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作文中经常有语出惊人的表现,这和他的阅读习惯息息相关。
鹤宝今年四年级,是个小书虫,已经养成了独立阅读的习惯。看书对于我们大人,有时候都是很难啃的事情,但在鹤宝看来,却是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老师一再强调,阅读是语文的基础,要大量阅读,宽泛阅读,但对很多孩子来说,就是找不到阅读的乐趣。
三年级开始,阅读理解和写作基本占据了50%的考试内容,这就要求孩子不仅仅会读会写生字生词,更要触类旁通地去理解,才能举一反三,得心应手。语文是对一个孩子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的综合考查,如果阅读不够,孩子的语文成绩就开始拉开差距。很多老师都说,这个疫情结束,再见面时,恐怕很多孩子就要让我们刮目相看了。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重点又是什么呢?我想从陪伴孩子一路成长的经验中,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从兴趣入手,养成阅读习惯
基本上来说,所有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从兴趣出发最容易上手,也是最水到渠成的做法。如果六岁前什么都没做,就寄希望于孩子上了小学突然喜欢上阅读,基本是痴人说梦。
亲子绘本阅读,是最好的启蒙没有一个孩子,丢给他一本书,他就可以自己看起来。亲子陪伴,念给他听,是启蒙阶段的必修课。鹤宝2岁以后,开始了亲子绘本阅读。每天睡觉前,都要进行至少半小时的亲子绘本阅读,几乎从未间断过。2岁多的时候,鹤宝说话还不能整句输入,但读到精彩处,仍然是抑制不住的手舞足蹈。
《大卫不可以》是鹤宝最早阅读的绘本,它文字很少,色彩鲜艳,大卫的很多表现都滑稽搞笑,充满了童趣。这样一个绘本,我们会反反复复地读上五六遍甚至十遍。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一个绘本读这么多次,孩子不烦吗?家长不烦吗?孩子还真不烦,他的愉悦感每次都会跳出来。
对于家长来说,同一个绘本换着法儿地读,有时照着绘本读,有时只是问问绘本上的颜色,有时问问绘本上的各种图形,有时会提些问题,有时会在阅读中加个小插曲,甚至只是换种音调,换个提问方式等等。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孩子在亲子阅读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从最初的互动启发式阅读,到亲子一起读、分角色度,到孩子给我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孩子往往喜欢故事书,马小跳系列、笑猫系列都是孩子爱看的书籍,大人有时会想,读这些故事书能长什么知识呢?还不就是看个热闹。还是那句话,读书是个慢活儿,不能太功利,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不要考虑有用无用。
鹤宝二年级时,突然迷上了魔方,每天研究。于是我给鹤宝买了一本魔方教程书,他如获至宝,边看书边实践,很快完成了魔方。这种工具书是很枯燥的,我都没勇气打开,但在兴趣面前,一切都变得简单。让孩子主动发现书籍的作用,书籍的乐趣,就更爱看书了。
二、独立阅读时期,多和孩子互动
有了阅读习惯,孩子会自然而然进入了独立阅读阶段,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再陪孩子读书,但有时候也会想:他读懂了吗?书籍给他带来什么想法呢?因为缺少了亲子阅读时的互动,我有时候会冒出这样的疑问。那该怎么办呢?
与孩子交流书籍内容鹤宝在上小学时,基本开始了独立阅读,虽然他可以独立阅读,但我们依然会拿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交流书中的内容,书籍交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也不会很刻意地进行。
例如读过《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后,孩子问我们:“你们最喜欢中国古代的哪位皇帝?我们各讲一个,并且说说理由。”爸爸说了隋文帝,妈妈说了康熙大帝,儿子开心地说:“我最喜欢唐太宗!”然后吧啦吧啦讲了好多故事。我们很享受这样的互动,其实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孩子的交流中,我发现他怎么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并且从各式人物故事中说出自己的见解。
问启发式的问题《马小跳》是孩子最喜欢看的故事书之一,常常沉浸其中。有一次我问他“你喜欢马小跳吗?他是不是特别调皮捣蛋?”儿子说:“我喜欢马小跳呀,马小跳虽然调皮,但他乐于助人,有远大的理想,而且并不是读死书。”然后又说了一些例子,孩子说了这些,我们真的很欣慰,孩子的价值判断很多元,而且很正向,这不就是读书的意义嘛!
让孩子当老师孩子读书,也最愿意和人分享,那我们就要多向孩子请教,让孩子当老师。例如,我们会问他:“能给我讲讲元宵节的来历吗?”孩子有时会很好地回答,不太确定的时候,他也会继续翻书,帮我们解答。
孩子在阅读中找到了价值感,书籍为他打开了如此广阔的世界,他怎么能不爱呢?总之,孩子开始独立阅读后,仍要多和孩子探讨。别把他当孩子,要站在很平等的立场和孩子讨论书籍中的人物和故事,哪怕各持己见也好。
三、从泛读到精读的训练
孩子到了三年级,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目突然增加,一般有两篇阅读理解,一篇是课内阅读,一篇是课外阅读,如果没有阅读基础,很多孩子在考试时都做不完这些题目。鹤宝阅读速度可以,但我发现,他的阅读理解题目并不能很准确地得分。我突然疑惑了,孩子平时阅读这么多书目,怎么还是做不好这些题目呢?问题在哪里?
我研究了鹤宝很多阅读理解中的错题,也翻阅了很多关于阅读理解的资料,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鹤宝的阅读主要是泛读,而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想拿分,必须进行精读的训练。
开启亲子精读我们好像又找回了小时候亲子绘本阅读的感觉,不过不仅仅是绘声绘色讲故事了。每天会和孩子精读一篇课文,或者课外阅读书籍。
我们讨论人物性格,探讨其中的修辞手法,好词好句的理解,以及文章表达的情感等等,当然还会做一些联想和延申。例如,我们都很喜欢苏轼的《定风波》,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个诗句就让我们特别有共鸣,用它来形容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是不是就特别有感触呢?
亲子精读,我发现确实很有必要。通过精读,孩子掌握了更深层次的文章意义,也打开了他的阅读思路。
有意识地提炼主题思想阅读理解中,经常有这样的题目:讲述段落或文章的主旨,或理解作者的情绪。孩子虽然阅读较多,但总结输出也是需要训练的,有时候孩子内心仿佛理解了,但要变成书面语言时,总是不够精准。于是我们在日常中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比如,看完《狮子王》这部电影,我们会做一个游戏,用简短的话讲述一下这部电影,爸爸、妈妈和鹤宝都会参与,大家都互相点评互相总结,潜移默化中提升理解总结能力。
在疫情期间,鹤宝每天都会做阅读的日常积累。将当天阅读书籍中的一个章节,进行总结提炼,或归纳好句,这个习惯也在慢慢提升孩子的精读能力。
阅读理解训练当然,要想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做阅读理解题目的训练,市面上有很多分级阅读理解书目,阅读理解的文章也会分成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类、说明类等等。进行题目的刻意训练,有助于理解出题的意义,也会总结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这些精读训练下来,孩子的阅读热情不仅不减,反而有时候会活学活用了,阅读理解的得分能力也有很大提升。我深深感到孩子的自信。
在陪伴孩子建立阅读习惯,分阶段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孩子潜移默化中认识了汉字,作文输出频出金句,书籍成为孩子最好的玩具。看着孩子在阅读中专注的样子,看着孩子沉浸在书中露出情不自禁的微笑,我的心中也洋溢着美好。
有些人说:“为了给孩子创造读书的氛围,一定要做一个大大的书房,里面有满屋子的书。”其实,我想说,这只是形,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家长前期付出更多的陪伴和引领,而当阅读真正成为孩子内在的需求时,读书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了,每天不读点书,真觉得少了一些精神食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