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立春,就来到了元宵佳节,这一天,古人也叫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人们都有吃元宵/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甚至还有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等民俗表演。在元宵节的保留节目——赏花灯、猜灯谜时,人们会看到很多古代诗词佳句,在熙熙攘攘、火树银花的气氛下,静心读一读这样的诗词,也会让自己更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韵味。
描写元夜的最有名的两首,莫过于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大家不要把这两首混淆了,因为它们都实在太美了。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果然是绝!每读一次,都不得不感叹宋人的唯美浪漫。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小众却惊艳的吟咏元宵节的诗词佳句呢?
《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
宋·杨万里
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
此诗描写了古人在正月十五的蚕卜习俗,也就是占卜蚕事的好坏。这一习俗在《荆楚岁时记》里有比较有趣的记载。白话《荆楚岁时记》元宵节:古人正月十五迎厕神?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唐·李商隐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niǎn/隘通衢/qú/。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人在元宵里知道人们在京城热热闹闹地赏花灯,香车宝马川流不息、堵塞街道,而自己却只能在乡下跟人乡人一起迎紫姑。紫姑就是厕神,古人有在正月十五迎紫姑的民间习俗。
《锦城竹枝词》
明·六对山人
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
这里描写的是古代女子在元宵夜登上城头、逛城墙的习俗。
《念奴娇·宏光》
清·郑板桥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古人们猜灯谜竟也能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不知不觉就夜深了。古代立春,有的地方的人们会制作燕子形状的剪纸戴在头上,燕子迎接春天,并为人们带来福气。春已至,燕归来。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火树银花合是形容元宵夜灯火灿烂、绚丽,五光十色。唐睿宗时,元宵节制作一种高二十丈的灯树,燃灯五万,称为“火树”。星桥铁锁开是指在元宵节夜里,京城取消宵禁,放下吊桥,城内外百姓可以随意往来观赏灯火。
好事近·春雨挠元宵
宋·朱敦儒
春雨挠元宵,花绽柳眠无力。风峭画堂帘幕,卷金泥红湿。
王孙开宴聚娇饶,越山洗愁碧。休说凤凰城里,少年时踪迹。
春雨挠元宵,其实也是灯谜,打一四字常言。就是:有点过节。“雨”指的是“雨点”,即“点”,“元宵”是节日,扣:“节”。本诗描写了人们在元夜的酒筵欢歌之乐,但形成对比的是诗人淡淡地无奈地忧郁之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