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公务员常识积累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
TUhjnbcbe - 2024/12/13 17:33:00
备考咨询,报考指导重庆乐恩,专业解答我国有56个民族,节日文化、习俗丰富多样,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备考难度较大,但其实相关的知识点都是和生活相关的,广大考生可结合生活进行备考。对于汉族节日文化习俗,考生需要掌握各个节日的时间、别称、习俗以及相关诗句,而相关诗句是考试的重点。乐恩教育将陆续为广大考生送上节日的备考福利。(一)春节1、时间及古称:(1)农历正月初一,按照日常生活计算,春节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做题是需明确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个时间点选择。(2)古称:元日、元旦。元旦古今有区别,古代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辛亥革命后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2、起源:“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农业。之前立法规定将农历十月定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直至西汉时期汉武帝颁布实施《太初历》,将农历正月定为一年的开始。3、主要习俗:(1)祭灶: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的仪式,“灶神”指灶王爷。传说灶神在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一年的工作,老百姓供奉红烛、糖瓜等以隆重的仪式欢送灶神上天,希望灶神可以上天多说自家好话,多多赐福。(2)扫尘:按照民间说法,“尘”是“陈”字的谐音,除尘布新,寄托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习俗。(3)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写上可以驱鬼辟邪神仙的名字,意在祈福灭祸。后来,桃符上出现连语,一般写上吉利话,此时驱鬼的桃木牌演变为表达思想的对联。(4)除夕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点蜡烛、吃年夜饭等。“守岁”象征着将一切的邪病、瘟疫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5)拜年:从大年初一开始,相继走亲访友。传统的拜年有规矩,一拜诸神祖先,二拜长辈亲友。而且拜年有次序,首拜天地神仙,次拜祖先,再拜高堂尊长。(6)给压岁钱:“岁”是“祟”字的谐音,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为了驱除晚辈来年可能遭受的灾祸。春节还有吃饺子、贴年画、放鞭炮、逛庙会等习俗。4、文化意蕴:团聚、对幸福生活的向往。5、常考相关诗词句(重点):考生通过诗句的关键词可以判断是描写的什么节日即可。(1)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爆竹”、“桃符”可以看出是描写春节。“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是古代过年时的习俗,喝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可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2)陆游《己酉元旦》,“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二)元宵节1、时间及古称: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元夕等。2、起源:有三种说法。(1)起源于佛事活动,在东汉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后逐步形成民间盛大的元宵节。(2)起源于道教,道教曾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将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道教崇奉天官、地官、水官,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中元节是地官赦罪,下元节是水官解厄,后上元节逐渐形成元宵节,中元节、下元节主要用于祭祀。(3)起源于汉代,民众在乡野持火驱赶虫兽,希望可以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后逐步演变为元宵节。3、主要习俗:(1)吃元宵:元宵流行于宋代,当时被称为“浮元子”,后改为元宵。(2)赏花灯。(3)猜灯谜:“灯谜”由谜语发展而来,将谜条系于花灯之上,做成灯谜。(4)迎紫姑: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贫穷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习俗。人们用稻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纷纷站到紫姑常干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4、常考相关诗词句:(1)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李商隐《观灯乐行》,“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关键词“紫姑”,对应元宵节。春节和元宵节都是及其重要的节日,相关习俗也是我们平常过节时所体会的,因此对于这两个节日广大考生备考的重点是常考的相关诗句。本文来源:乐恩教育教学部周治平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务员常识积累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