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北京的春节教案
TUhjnbcbe - 2024/9/16 17:54:00

《北京的春节》教案

《北京的春节》教案15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


  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2.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合作填表


  时间风俗习惯


  (3)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汇报交流


  三、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分清详略,练习朗读,领悟写法


  1、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那一段,力争读出感情,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好批注。


  3、合作交流。


  三、课内拓展:“阅读链接”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两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课外拓展。


  以“郧西人的春节”为主题,借鉴本文的表达方式与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郧西人春节的特点。


  2.表达出你对节日的迷恋之情。


  3.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教案2


  教学目标:


  1、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看(课件),“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中国的传统节日数春节最热闹了,但在我国,各地过春节的习俗还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俗文化。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文预习了吗?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课文的作者是老舍。(介绍作者)、词语


  2、北京的春节十分热闹。


  三、整体感知


  1、作者写了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把这些日子快速找出来并做上记号。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2、不愧是大作家,抓住这几个特殊的日子来写,就使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展现在读者眼前了。哪些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些日子很热闹,写得很详细。)


  3、品读体味,感受年味


  选择这三个日子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反复读读,想想从这个日子中,你体会到北京的春节是()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老舍主要描写了春节的那几天?


  二、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1、热闹的除夕


  从除夕这个日子中,你体会到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团圆的


  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分述“热闹”?


  从“味、色、音、情”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写香味的是哪一句?


  (1)指名读:你能把这香味读出来吗?


  (2)评价:你们闻到这酒肉的香味了吗?


  (3)再读-男生齐读师:这就是浓浓的年的香味呀!


  写颜色的是哪一句?写了哪些颜色?这色彩、这景象让人一下感受到过年的―喜庆


  (1)指名读:能通过朗读把喜庆传递出来好吗?


  (2)多喜庆呀!女生一起读


  写声音的是:引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联系你们的除夕夜,在这灯火通宵的夜晚除了鞭炮声还可能有什么声音?(歌声、笑声、谈话声等)这个晚上大家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就叫――守岁。知道守岁意义吗?(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除夕也是团圆之时呀,引读――“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团圆饭,守岁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年的情味儿。


  闭上眼,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热闹团圆的除夕之夜吧!


  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回忆起怎样的画面?


  除夕真热闹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看屏幕,读――


  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读


  这还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读


  一句话一番景,老舍的语言就是简炼。


  2、正月初一


  过渡:如果说除夕是繁忙、热闹的,那么正月初一就是――悠闲、快乐的,所以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都写了有哪些悠闲、快乐的事?最快乐的是(逛庙会)逛庙会,这也是北京老百姓过年的一个传统风俗。谁知道什么叫庙会?


  (出示课件)一起逛逛庙会吧!庙会是小孩儿和年轻人的快乐世界。可买一大串的糖葫芦和棉花糖,可以欣赏无数的彩色风车,可以看各式各样的表演。


  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齐读第九自然段,一起再感受一下初一的快乐。


  3、元宵节


  过渡:如果说元宵是春节的一个**,那元宵的**就是――(花灯)找出描写灯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指名读)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出示课文插图)引读――同学们看课文的插图,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元宵的红火、美丽,读出这浓浓的年味。


  同学们看过我们今年元宵灯会吗?老师拍些灯会上照片请你们欣赏欣赏,能用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写你看到的花灯吗?


  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观灯赏月品元宵,心情多么舒畅,怪不得老舍先生由衷赞叹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四、阅读练笔,课外拓展


  1、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到北京的春节那浓浓的年味,这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


  2、拓展阅读:其实不同的人感受的春节是不一样的,梁实秋就不特别喜欢过年,斯妤又觉得过年是大忙特忙。课后请大家读一读“阅读链接”。


  3、小练笔:你眼中的春节又是什么样的呢?写下来。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为序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教案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北京的春节》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份我自拍的画面,想让大家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播放影片,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看过后你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了吧。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画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我们再来看看北京春节还有哪些习俗?(出示幻灯片3)


  3.现在,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这篇文章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其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出示问题-课件)


  3.交流汇报,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以及课文的详、略)


  4.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说说老北京京味十足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问题及重点词语)


  三、交流探讨,感受北京独特的民俗文化。


  同学们,详写的这些内容你最喜欢那部分的内容?咱们就先来分析那一部分。


  腊八


  (1)学生齐读本段。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出示重点句子及理解-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他的腊八节完了,大家还愿意阅读那一部分。)


  除夕在春节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热闹)对!


  就让我们抓住除夕真热闹来体会。首先从人们的活动来体会除夕的热闹。(人们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出示重点词语


  接着让我们从味、色、音来体会。


  味:酒肉的香味


  色:各色的年画、红红的对联(出示重点词语)


  音:鞭炮声不断


  小结:短短的一段话,就足以见到老舍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和描写手法的细腻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配着音乐来朗读这段话。(放音乐)


  3、正月初一


  读一读该段内容看一看北京春节初一的人们都在做什么?最吸引你的活动是什么?(出示问题)学生自学、交流、汇报


  逛庙会、拜年、所有店铺关门--人们悠闲、快乐


  正月十五


  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作家写元宵节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突出了灯的什么特点呢?(找出相关联的语句读一读并概括出来)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元宵上市,春节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重点是一个又字)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积累好词好句


  (这课中有很多好词好句,老师也积累了好多,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一起把他们读一下。)


  (出示词句):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年更新


  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娴熟技能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日夜不绝。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本课小结:


  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作为纬线结构全文。


  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在内容上安排的详略得当,整体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了腊八、除夕、初一、十五这四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语言上更是幽默风趣,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2、用你搜集到的资料作为素材,办一期以春节习俗为主题的手抄报。(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附:板书设计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


  详略详详


  农业展览会最热闹悠闲快乐


  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详略


  春节的又一高潮

《北京的春节》教案4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课堂实录


  师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你说。


  生:这首童谣……


  师:(打断)拿话筒。


  生重说: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这首童谣啊,真的是讲的是春节,不过,它是50多年前,当时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孩子们都爱念,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了。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想去吗?


  生:想。

#K12教育#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的春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