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正月十五,山东各地还有哪些习俗海报新闻
TUhjnbcbe - 2024/8/26 17:32:00

□本报记者卢昱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如期而至。在古汉语中,“元”为开始,“宵”为夜晚,“元宵”即一元复始后首个月圆之夜。元宵节的历史传承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元宵节就已成为重大节日。作为春节的一部分,元宵节也是个连锁性节日。从长短而言,汉代为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明代诗人唐寅在《元宵》一诗中写道:“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到清代,各地元宵节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三到四天,从正月十四开始,到十六结束。二百年前的济南府,这样过元宵:“张灯,放花炮,食糖圆。试灯(十四日主麦,十五日主谷,十六日主豆),月明风恬为收灯,主丰年。试毕布诸门庭,谓之‘散灯’,浮诸流水,谓之‘放河灯’。”在山东各地,除了传统的吃汤圆、赏花灯、看杂剧、放河灯,“走百病”也是明清以来一项颇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人曾写诗道:“纷纷老幼喜相呼,一走人间百病无。”这项活动,有的地区有在正月十五日举行,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过桥,有的地区到文庙、寺庙,有的登城墙或楼阁,直到夜半,始归。小闺女们在这天以跳绳为戏,名曰“跳百索”。旧时,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俗谚:“爬爬城,不腰疼。”龙口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在博山,患疮疽者会在正月十六晚团艾为炷,炙县署前石狮,名为“疗疾”。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容貌不老。而这三个地方的“走百病”风俗最为独特:在鄄城,人们一大早就到村外散步,甚至骑上牛、马、驴、骡在大路上奔跑,谓之“跑百令”,谚曰:“跑一跑,不见老”,与莒县“走老貌”风俗相似。有的地方人们登高远眺,有的去林墓前灸翁仲,也有的人在家灸衣带,谓之“灸百病”。在老潍县(今潍城区),“走百病”更有特色。正月十六日这天,妇女到城东北角的真武祠内进香,之后摸真武大帝陪神赵玄坛所跨的木虎,俗称“老猫”,据说摸摸老猫,一年不生疾病;又在神祠庭前以艾灸左右两个石人,据说灸石老、石婆,一年不生疮疖,总称“跑老猫”。年编纂的《潍县志稿》收录的《潍县竹枝词》道:“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为乞一年百无病,艾香争把石人烧。”在高密等地,正月十六这一天树禾秸为九曲黄河形,儿童在迷宫般的通道中奔跑嬉逐,称“跑黄河”。邹城人会在正月十六到孟庙康熙碑亭摸驮碑,当地走百病有谚谣:“摸摸驮的头,永远不知愁;摸摸驮的腚,永远不害病。”在一百年前的滕州古城,元宵节时城门不闭,满城中灯光照耀,光明如昼。龙灯、狮子、云彩、花船、竹马、高跷、八仙一切杂剧,且舞且歌,大吹大打,加以灯花炮、烟花炮、三节花炮、火箭、泥窝花、铁筒花等,或花或响,一时齐发,甚为热闹。自十四日至十六日,人皆登城垣,入庙烧香,官不之禁也。不论是吃汤圆、看杂剧,还是放河灯、走百病,都借助仪式为元宵节涂抹上一层厚重的人文底色。在新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面对主掌旱涝风雹的月神,先民自然要用各种仪式虔诚地祈祷新年五谷丰登、身体康健,而火便成了沟通天神与人的最好方式。黄昏时,他们围着火堆祈祷祝福,烟云腾天,沟通人神。年复一年,岁岁如斯,在这些看似迷信而又有些许道理的仪式中,元宵节诞生,并在演绎中不断传承……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月十五,山东各地还有哪些习俗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