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那糖人面灯和影人
TUhjnbcbe - 2024/8/24 16:51:00

文图┃田樱

往事留香。每每忆起那糖人面人和影人,总感到醇厚温馨,如嚼甘饴。

捏糖人

孩提时,看捏小糖人和小面人的往事,心中总有一种香甜的感觉。

我第一次见到捏小糖人和小面人,是在辽南乡下姑姑家附近的庙会上。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天,我到姑站家,那天天飘小雪,赶上元宵节庙会闹花灯。

姑姑说:“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又是好年景,庙会更热闹,咱到庙会去看看。”庙会离姑姑家不远,很热闹,除了卖年货的,还有跑旱船的、扭秧歌的,也有拉洋片和放驴皮影的。

忽听一阵小锣响过,随着“卖小糖人啦!”“卖小面人啦!”的吆喝声,看到庙会的一角围了好多人。近前观之,在一圈人中间,有一个红漆货郎箱,上面是一个好似小舞台的箱面,前面插着几个小糖人,有孙梧空手搭凉棚,猪八戒背媳妇,红脸关公,哪吒手拿红火圈,及十二生肖等,箱后拉出的箱盒里装着糖稀和竹签。

站在货郎箱后面的老艺人用一根竹签,在己熬好的一小桶棕褐色糖稀里搅拌,不大会儿,柔软的糖稀在他手里,经过揉捏变得薄如蝉翼,留出一部分形成管状,用嘴一吹,鼓崢起来,再把鼓出来的部分捏成孙悟空的形状,又用糖稀点缀一下,再插上细小的木棍,就这样七揉八捏,转眼就捏成了一个一手拿“如意金箍棒”,一手搭凉棚,的孙悟空。有的还涂上颜色,但基本色调是棕褐色。

老艺人一边捏着小糖人,一边叫卖着。

“我要孙悟空。”

“我要猪八戒。”

孩子们争买着。

捏小糖人摊旁,还有一个捏小面人的手艺人,我看捏小面人要复杂些,颜色也更鲜艳。

这是用面粉和粳米粉,混在一起蒸到火候,再用色素调上颜色,手里拿着一根竹签,也是七揉八捏,便捏成了各种形象的小面人。小面人,五颜六色,比糖人鲜艳多了,但基本颜色是白色。

我第一次看到捏小糖人和小面人,就感到稀罕、稀奇和佩服,感受一种淳厚的民风。

后来,逢过年和元宵节时,在城里的街头巷尾,偶尔也见过捏小糖人和小面人的,我也凑上去看热闹,可再也没有见到在乡下姑姑家庙会上那样民风淳厚的场面。

星移斗转。今年,在市劳动公园元宵节灯会上.我又见到了记忆里那迷人的小糖人和小面人。

在五彩缤纷的彩灯下,一位手艺人在忙活着,他告诉我,他手操的家传手艺,是从他父亲那里学来的,逢年过节便过把“捏瘾”。

谈话间,一个老太太问:“七元钱买三个不行?”“行,哪有不行的!”他爽快地回答着。“捏小糖人不图钱,图个乐哈,白送两个也可以!大伙高兴就好了。”

斑斓的彩灯中,听着这一席对话,引起我对孩提时捏小糖人真情往事的回忆。

回忆是香甜的,捏小糖人、小面人的往事回忆,使我又沉浸在儿时的那种嘴上香甜、心里美之中。

捏面灯

孩提时,过了春节,就盼灯节。

灯节最热闹的事儿是捏面灯。

母亲心灵手巧,能捏各式各样,活灵活现的大面灯。

灯节前一天,母亲和好了捏面灯的面,是用白面、豆面和玉米混合而成,然后加水掺和在一起,再用面引子发,等面“醒”了,就可以准备捏面灯了。

捏面灯很有趣,母亲是揪起一块面团,三揉两揉,揉成椭圆形,三捏两捏,然后用剪刀,三剪两剪,面团变成了一个生肖物,再按上两枚大眉豆当眼睛。于是,一头着长长两个牛角,有着铜铃般眼睛,上面写着“牛转乾坤”字样的牛生肖面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了。

“啊,金牛。”我喊着。

“今年是牛年,所以先做个牛面灯。”母亲说道。

呵,母亲捏的牛面灯,好大好壮!我和父亲一起把它摆到了屋子里最醒目的桌子上,在金牛背上插上了一根蜡烛,点亮了蜡烛,但见那牛面灯,烛光红闪,金牛好似在拂晓便下地耕田,墙上还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背影。

“啊,‘牛马年好种田’,又是一个好年景!”

父亲感慨地说着。

接着,父亲讲起“春秋战国田单大摆火牛阵”的故事来,我听得津津有味。

接着,母亲从发好的大面团上,揪下一块大面团,很麻利的三揉两揉,揉成个椭圆形;然后三捏两捏,并用剪刀三剪两剪,随即安上两枚大眉豆,好似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于是,曲膝而卧的一只栩栩如生的生肖灯又做好了。

“哦,是龙。”我高兴地喊了起来。

母亲说:“你属龙,这是给你做的。”

接着,母亲又捏了几个,不大会儿几个生动活泼的动物面灯,摆放在长桌上,我属龙,姐姐属兔,还有鸡、猪、蛇、羊、马等。原来,母亲是把全家人的属相分别用面捏了出来,蒸熟了当馒头吃——谓之“属灯”。

接着,母亲又做起了鸡灯、狗灯和猴灯,大大的,这是装饰灯,放挂在不同位置上的。

正月十五傍晚,母亲把早已蒸好的属灯,摆在长桌上,我和哥哥、弟弟一个个插上蜡烛点亮,然后把各自的属灯端到炕头。

母亲捏制技巧精美,浑圆的线条,敦厚的艺术美,我们瞪大眼睛瞅着,欣赏着,乐趣不由得从心田生起。

夜幕四垂,一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把大地打扮得银装素裹。母亲说,今年牛年,牛灯放在显著位置,牛壮不愁活儿忙,狗和猴的使命是把门,狗灯猴灯被放在大门口,狗灯放在门口还意味金犬旺财。鱼灯用瓤盛着放在水缸里,意味在水里找微生物,年年有鱼;鸡灯放在暗淡的角落,意味鸡找食,金鸡满架……

“正月十五雪打灯。”雪花落门庭上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和门口的牛灯、狗灯和猴灯上,诗意浓烈。

望苍穹,天幕上雪花飘飘;看大地,家家户户面灯闪闪,撩动着我们的童趣,感受到“雪打灯”的韵味。

当锣鼓敲响,唢呐吹响,跳花灯开始了。邻里们手提龙灯、牛灯、鱼灯、西游记人物灯,还有“宝莲灯”,聚在小院里大红灯笼和面灯中游动着,我和邻里的孩子们在红灯和面灯的闪烁下,钻来钻去,连扭带跳。

银轮悬东厢,倾泄一地琼瑶,天上的星,地上的灯,星亮灯闪,把小院装点得诗情画意。

雪花飘飘,面灯闪闪,呈现一幅“雪打灯”的美妙景象。

往事情长。年年岁岁,过春节、灯节,母亲都做着她那象征吉祥如意的面灯;年年岁岁,也变换着面灯的主题。

母亲过世后,家里人再也没有做面灯。今年牛年前夕,我去乡下友人家,看到了久违的生肖面灯,婶子大娘,大姑娘小媳妇,坐在自家的花篱下,从自己那种朴素的“美学”和对建设小康社会的憧憬出发,以浑圆的线条和敦厚的艺术之美,捏成各种牛面灯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各种面灯,我的思绪骤然又回到了童年母亲捏面灯的往昔回忆之中。

捏面灯的事儿,虽已是往事,可母亲的大面灯,在我的心目中是天底下最美丽的灯,它让我感受到一种淳厚的母子亲情。

驴皮影

孩提时,到乡下姑姑家,逛庙会,看驴皮影的往事,如嚼甘饴。

记得那年,我到乡下的姑姑家,姑姑对我和小表哥说,今天镇上有庙会,那里很热闹,尤其是傍晚的驴皮影,逗人逗乐。

傍响,我们跟着姑姑,爬过一个山岗,沿河边走去,来到镇上。镇上的庙会好热闹,人流如鲫,叫卖声不断,路边的地摊上,有山核桃、榛子、大红枣、山楂,也有黄花菜、山蘑菇、木耳,还有卖煎饼、焖子、棉花糖的。忽听一阵小锣响过,随着“卖小糖人啦!”“卖小面人啦!”的吆喝声,看到在一圈人中间,有一个红漆货郎箱,前面插着几个小糖人,有孙梧空手搭凉棚,猪八戒背媳妇,红脸关公,哪吒手拿红火圈等。不远处,还围着一群人在看拉洋片的,表演人正在四周安装有镜头的木箱旁,拉动各色图片醇厚的乡土特色,吸引着我。

待到傍黑日落,姑姑带我俩来到镇上庙会尽头的树林处。只见在两棵大槐树相依的双槐树间,挂着白色幔子前,围坐着许多人。姑姑说,这里便是演驴皮影的。驴皮影,当时我感到新奇。接着,姑姑说,驴皮影是咱乡下人喜爱的热闹。所以叫皮影戏,就是因为这是用燈光把驴皮、紙板等製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幕布上,来表演的故事。艺人是在幕後邊操縱剪影說唱,並配以音乐。

姑姑正在讲解时,雪白的幕布幔开了,炫人眼的灯光亮了起来,锣鼓响起来了,人群也沸腾起来了。这时,我看到在白色幕后面,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艺人,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动听的唱腔,丝竹管弦、鼓板铙钹一应俱全,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再细瞅影戏班的后台,老艺人们那一双双布满了老茧的手,操纵着竹棍,灵活娴熟运转如风,象屋檐下的雀儿一样上下翻飞着、腾挪着跳跃着。一件件道具,在它们的引领下霎时通了灵机,在口中唱腔的配合下,或进或退,或悲或喜,错落有致、惟妙惟肖。一会儿,光影交错,一会儿,刀光剑影,腾云驾雾,继而金盔银马。只见孙悟空手拿金箍棒,偷吃了蟠桃,毁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把半拉天给闹腾个痛快。啊,这一出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影窗上的山水花鸟布景,好似活的,水能流、云能飘,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更新奇的是,人物能在嘴里吐出烟圈,孙悟空吃桃,清楚地看到把桃子咬下半块。

好似欢快的热米粥,沸腾、热闹,坐在台前小板凳上光着屁股的几个孩子拍手叫好,大人笑声如钟,大姑娘小媳妇扑哧笑出声。

休场后再开场,演出的是《杨三姐告状》,讲的是民国初年乡下少女杨三姐单身三闯衙门,为姐平冤雪恨的影戏,我和小表弟有些看不懂,便听姑姑讲解着,有几个小孩像是河沟里的小泥鳅在人群中窜来窜去,图个热闹。可姑姑和一些大人,都静静地坐在那认真地看、听,津津有味。让我感受到乡风拂面,乡音入耳,乡情暖怀。

光阴荏苒。那糖人,面人和影人,至今还深深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作者简介:田俊明,笔名:田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晚报》青末了副刊签约作家。

著有:《榴槤情》、《樱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吴哥情》、《基纬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樱》等。

壹点号静静的顿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糖人面灯和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