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城城池遗址碑文
凡城遗址位于辉县市市区西南10公里处的北云门镇前凡城村北米处。据清道光《辉县志》记载,凡城为周公子凡伯所封之国。该城址是西周成王时周公旦次子凡伯的凡国都城城址遗存。城址轮廓清晰,四周有城濠,平面布局为矩形,现存南北长米,东西宽米,面积达26万多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2-3米。城墙四周有护城河,其中西北角的西城河与北城河基本可见,城河宽约30米左右,成墙宽度上口约50米,下底宽约80米。
四面墙上原各有一城门,而今城门痕迹不明显。在城内东南角北中部均发现夯土层堆积,夯筑方式为分段平夯。在城内东南部地层中出土有绳纹圜底带盖陶罐一和绳纹陶囤等,采集有缸、盆、豆(一种盛食物的用具)、碗、板瓦、瓦当、空心砖等。至迟在清代道光年间之前,凡国古城还保存基本完好,“凡城夜月”作为辉县境内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清代被列入《共城八景》。凡城遗址为研究我国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度、凡国历史及早期城市建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年河南省政府公布凡城遗址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君凡伯直言进谏
公元前年,周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周,大封诸侯,将辅佐伐纣立下大功的四弟姬旦封于鲁国,公爵,人称周公。周公三子伯瞵,封于凡国,伯爵,都城在今天的辉县市北云门镇前后凡城一带。(遗址碑文里说是周公次子,三字或次子一直有争论。此周公即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亦即“周公解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里的周公)
西周时期的周厉王姬胡继位后,贪欲无限,暴虐无道,民怨沸腾。当时的凡伯世袭祖职,在朝中刚直不阿,坦荡敢言,毅然作诗《板》(《诗经大雅板》)留传于世。
看到凡伯的谏诗,周厉王对凡伯百般责难恐吓。凡伯见周厉王真正不可救药,思先祖周文王、周武王披肝沥胆、姬家天下将葬于周厉王之手,愤而决定刺杀周厉王。经过精心准备,凡伯怀揣当时最锋利的青铜短剑,在一次朝会中,一跃而起,直刺厉王,厉王惊呼而退,拔剑砍击凡伯,侍卫群起,捉拿了受伤的凡伯。
凡伯见行刺不能成功,不停的大骂厉王,指责周厉王的滔天罪行。厉王下令,用青铜大鼎烹炸凡伯,凡伯仍大骂不停,厉王又令割掉凡伯舍头,割断凡伯喉管。大鼎之下,烈火熊熊,大鼎之中,沸油滚滚,刽子手将凡伯高高吊起,几落几升,烹炸至死。
厉王又下令废去凡国,成千上万御林军挥戈弯弓,恶叫喊杀,不分男女老幼,戈砍箭射,车辗马踏,凡国国都瞬时死伤遍地,血流成河,凡城官民,除少数逃脱外,悉数被杀。御林军又到处搜寻凡伯的妻儿,不见踪影,又下令烧毁凡伯宫殿,拆掉凡城城墙,废去了凡国。
北云门一带血流成河,只有凡伯的一个儿子及少数人逃出了包围,于蒿草之中躲避追捕,这才保住性命,这位出逃的王子就是后来的蒿里王。
今天的北云门镇凡城村凡城遗址的东南角,有蒿里王庙一座。
——郭立涛《新说辉县历史》
《板》第四节内容及释义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
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
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释义:天下近来正闹灾荒,请你不要一味纵乐放荡。我们这些前朝老人们,忠心耿耿诚意满腔,而你却如此傲慢轻狂。不要说我老来乖张,被你认为是昏愦荒唐。你多行不义事难收场,已到了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板》强烈谴责了周厉王的不义之举和荒淫无度,是《诗经大雅》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中的“不可救药”四字已成为中华成语。唐太宗李世民读《诗经板》之后,看到凡城国君凡伯之诗,感慨其忠臣义举,写下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的诗句。
蒿里王的故事传说
这是两千年前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地上泥泞不堪,漆黑一片。一个少年浑身血迹的在拼命奔跑,远远的听见马鸣嘶嘶,追兵快要到了。宫廷的尔虞我诈,血雨腥风,让这个年轻的王子逃无可逃。一道闪电划过长空,在闪电的光照下,前面是一大片绿莹莹的,一人多高的茅草,密密麻麻。少年王子实在跑不动了,听天由命的滚落在荒草之中,厚密的茅草遮挡了大雨,遮住了王子小小的身躯,他幸运的躲过了追兵的眼睛。
第二天,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少年睁开眼,看到密密麻麻的茅草像一片绿色的城墙,水滴在茅草尖儿上轻轻晃动,映射着太阳的光辉,晶莹闪烁。望不到边的茅草,绿的像要迸出水来。死里逃生的王子扑在茅草上,他哭了!他在哭什么?哭他的命运,哭他的悲惨。好在一切都过去了,风雨过去了,雷电过去了,迎接他的是这片充满生机的茅草,这茅草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地方。
后来他知道这种草叫蒿草,用处很大,和在泥里可以垛墙盖房子,铺在房顶可以防雨防风,也可以编成席子,可以做成草褥子,和木头一起可以做成椅子,可以当燃料,可以喂牲畜,可以编筐编篮子,它可以吃,可以入药,当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王子没有离开这里,他留了下来,和百姓们一起生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大家生活的越来越好,人们都拥戴他!终于有一天,他的冤屈平反了。他的哥哥来找他回去。但他对使者说:我不回去了,我就要在这里生活下去。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和他们天天一起劳作的居然是一位尊贵的王族公子。
他的哥哥封他成了这里的王。人们想给他起个好名字。可是这位已经成熟的少年说:我就叫蒿里王,是这里的蒿草救了我,对它感恩戴德,我不敢忘记。蒿里王就是草丛里的王,自始至终,王子没有忘记那一丛丛给他生命的蒿草,给他活下去希望的蒿草。
历史记载,这位蒿里王没有回去报仇,没有继续杀戮。他非常安静的在这里生活了下来。用他的聪明才智引水灌溉,治理百姓。慢慢的,这里越来越繁华,他也更加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拥护,在他的带领下,这里筑起了高高的城墙,建造了属于他们的国家——凡国。
我一直在想,这个“凡”字,平凡普通,朴素无华,我想这是这位王子的终极梦想吧。他不愿回到尔虞我诈,权力斗争的京城,只愿意平平淡淡的过着幸福知足、恬淡安静的生活,没有权利的争斗,就和当地的老百姓一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是多么富足呀!
当年凡城有多繁华,已经看不出来了,但是过了两千多年,城墙的基石基座仍然矗立在田野上。东西四百多米,南北五百多米长的城墙根基,在向我们展示当年这座城市的热闹繁华和雄伟壮观。
当地有个传说,每隔60年在元宵节的晚上,远远的能看到城墙上的幻影。见过的老人们都说,本来是漆黑的田野,会突然出现海市蜃楼般的光影。高高的城墙上灯火通明,人们交织来往,川流不息,穿着古时候的衣服说说笑笑,一直到月亮落下时才消失。
今天在南城墙的的外面还有蒿里王庙。这座庙毁坏多少次就重建了多少次,香火不断。他的故事在口口相传中越来越丰富,他做的好事也越来越多。
可是在我看到他的塑像后,想到的却是一个慌不择路的少年,在经历的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后,突然放弃了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脚踏实地的做起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一个人,帮助一个村子,帮助一个镇子,帮助一个城市的人,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来,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拥有了自己的百姓。如果他回去,政治斗争中不知道他会变成怎样一个血腥残酷的人。好在蒿草把他留在了这里,让他成了一个温润的,和善的,没有仇恨之心,只有报恩之心,感谢之心的人,反而成就了他的博大,他的伟业。而我唯一遗憾的是他的故事中,至始至终没有爱情。可能是心中装着万民的人,所有的人都是他的最爱吧!
晚上做一梦,梦中看到一个翩翩少年,温润如玉,走向了密不透风的蒿草之中。我追他而去,他扭头一笑,恍惚不见,留我在绿莹莹的蒿草丛中四顾茫然。
作者简介
尤海艳,七零后,中小学高级语文教师,北云门镇后凡城学校校长。活泼开朗,热爱大自然,热爱乡土文化,热爱教育事业,喜欢浸润在书香里,追求高雅的读书之趣,向往恬淡闲适的生活。
来源:共城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