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在民间有句古话,那就是“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正月十五在古代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个寓意团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节日,也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元宵节,虽然现在农村的元宵节没有过去那么热闹了,但是一个最基本的“灯”还是会记住的。
过去的农村虽然没有今天那么繁华,但是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舞龙、放孔明灯等等活动还是非常热闹的,虽然这些活动如今在农村也越来越少,但是家里的人们都会知道元宵节是灯的节日,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哪怕没有任何事,每家人的所有灯都会打开,直到天亮,一句话,灯是元宵节的主题,元宵节甚至还有“灯节”的说法。
其实元宵节除了与灯有关之外,如果我们把时间更多地向后推移我们会发现,元宵节不光是与灯有关,古代的时候,元宵节还与古代女子的爱情有关。这点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很多诗句中看出,比如有一句关于元宵节最出名的诗句,来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这么来描述元宵节的场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的上阕,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这里的元夕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元宵节,讲述的是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其实这首词的关键在于后半部分,因为后半部分被我们现代人称为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其中最为出名的一句是: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知道的人就多了,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词,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人,而且写的是很多的人,还有美女,其实这与古代的封建思想是相冲突的,这首词的下阕全文是: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简而言之,这是一首写元宵节古代女子的爱情的词,令现代人佩服的一首词。除了这句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古代的诗词,都是与元宵节有关的,诸如此类的古诗词还有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是一个比较凄美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封建思想活生生地拆散了一堆有情人,其实关于元宵节的爱情诗篇这样的还非常多,很多古代女子的爱情故事,也因为元宵节而产生,所以有的朋友说,元宵节是古代女子们的“情人节”。
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情人节似乎与元宵节毫无关系,那么为何古代的元宵节就成了古代女子们的“情人节”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古代女子期待元宵的真正原因
元宵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据有关资料记载,元宵节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而且在很多朝代还曾经非常辉煌过,属于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明代永乐年间京城百官放假10天,民间观灯时间各地不同,从3晚、5晚10晚不等、可见元宵节在古代的辉煌。
至于元宵节为何会变成古代女子的“情人节”的原因,可能到了这里我们很多朋友就很好理解了。在封建社会的古代,女子一般要守闺房,平时别说夜间可以出门,就连白天想要出门也非常困难,这就导致了古代女子想要结识异性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元宵节这天不一样。
作为古代的重要节日,元宵节对古代的女子们开了绿灯,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女子,在元宵节这天可以破例,出门尽情享受,结识异性,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其实作为古代的男性也是相当的期待元宵节的,由于女子守闺房,男性自然也难以结识的女性,也只有到了元宵节的时候才能有较多的机会去遇到、选择自己心仪的女子,这也难免很多古代文人会在元宵节这天诗兴大发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很多朋友总是把古代女子守闺房这件事情说成是古代女子的矜持。
的确,古代女子守闺房、元宵节在万家灯火的街道上初次露面,然后认识满大帅哥,从未见过世面,可能对看一眼脸都要红半天,含蓄、羞涩、但是又不得不表达,因为错过了,对于那个时候的他们来说,或许就是一辈子,这点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中看出,的确是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但是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个问题,所谓的古代女子的矜持,只不过是一个表象,委屈才是事实。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喜欢的朋友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