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宵
喜
乐
俗话说得好
不过十五,年不算完
热热闹闹地过完元宵节
才算是为过年划上最圆满的句号
吃汤圆、赏花灯、舞狮子、看大戏等
都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在兰溪还有一项重要的元宵节风俗
迎龙灯
家家户户虔诚膜拜,以求平安
▲网络供图,仅供参考
今天,就来讲一讲兰溪迎龙灯的二三事。
龙
灯
由
来
迎龙灯习俗历史悠久,原为京官与民同乐、欢度元宵佳节的一种喜庆活动。传说唐朝宰相魏徵梦斩泾河龙王后,唐太宗李世民动了恻隐之心,号召百姓迎龙灯,以祭奠泾河龙王。迎龙灯的习俗就这样世代传承下来了。
▲网络供图,仅供参考
演
变
发
展
兰溪龙灯,各具特色,各呈异彩。
兰江街道大阜张灯会在近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直未曾中断。大阜张彩灯解放前在河西(兰江以西)久负盛名。其主要特点是板凳桥灯多,具有数株龙灯同舞的特点。
▲网络供图,仅供参考
永昌街道樟林板凳龙始于清康熙盛于乾隆年间,太平天国期间日趋衰落,民国期间活动不够正常,解放后停止活动,特殊时期龙头被毁。年由村民徐卸桂等人组织集资重新雕刻龙头,并恢复板凳龙活动至今。
樟林板凳龙盛时有上千轿,并有72桌台阁相辅佐,桌桌制作精细,结构灵巧,栩栩如生,其灯之精彩,方圆百里人人知晓。
溪西龙灯起源更早,南朝刘宋泰始二年(),为纪念时任建州刺史徐灿,在横山建殿,自此瀫水两岸,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黎民百姓纷纷以扎灯形式予以庆贺。
女埠泽基龙灯尤长。迎灯人众多,历史悠久,每年赏灯者上万人次。年桥灯达二百余节,盛况空前。
▲网络供图,仅供参考
城郊黄湓板凳龙始于清同治七年(),每年正月十八为龙灯节,民国三十一年()日寇侵兰时停止活动,年恢复活动,年后再次停止,特殊时期龙头等道具被焚毁,年7月重新恢复并以黄大仙龙灯会名义开展活动,灯期改为正月十五,是闹元宵活动的主要内容,自年起至今十多次进城闹元宵。
此外,水亭“断头龙”、梅江等地龙灯也各有特色,表演套路新异。
▲网络供图,仅供参考
龙
灯
表
演
迎龙灯表演形式丰富,有出灯、盘灯、奔灯、舞龙等习俗舞蹈,再加上礼炮、彩花、彩棒、高跷等各式方队,多姿多彩。演奏音乐曲谱也是各具特色,充满乡土情调。
板凳龙活动在农村十分盛行,春节期间活动较为频繁,表演上讲求粗犷豪放和力度。整条龙灯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在装饰上龙头较为讲究,龙身次之,龙尾除雕刻精致外,无须装饰。
▲网络供图,仅供参考
迎龙灯时要服从龙头指挥,龙头停即停,龙头起即走。盘灯和拨灯是迎灯最精彩之处,迎龙头的如果力量不够或技艺不精,都会被龙身包围或向后拖,因此,龙头配备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网络供图,仅供参考
乐队一般都在龙尾,有的打击乐在龙头开路,吹奏的在龙尾压轴。火把、铁铳都在龙头。观众也喜欢在龙头凑热闹,迎龙灯有较固定的线路,家家户户皆开门迎接,虔诚膜拜,以求平安,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迎灯的路线一般固定、也可随时势发展,适当变动。
迎灯有一个集体组织,称“龙头会”,负责活动全过程及一切资金物质的筹备,“龙头会”负责人由村中德高望重,能力强者担任。
文章来源兰溪文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