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晓岚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林语堂曾说: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也有人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苏轼一生风雨,过眼云烟,我行我素,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他的一生精彩纷呈,完全得益于做到了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是一种勇气与担当
鲁迅先生曾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苏轼就属于“为民请命”的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称苏东坡。
21岁时,他进京赶考,过五关斩六将,一举就拿下了进士,如愿以偿入朝为官。
苏轼为官期间,正好赶上时任宰相王安石变法。
当他得知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想改变北宋贫穷的局面,但过度谋求开辟财路时,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因为他知道,这样的策略会导致“国富民穷”的局面,他身为百姓父母官,勤政爱民是他的职责。
结果,就是因为他冒犯了王安石,被穿了“小鞋”派到杭州。
在杭州期间,他依旧勤勤恳恳为百姓服务,建立医院,取名为“安乐坊。”
他还带领群众和官员捕捉蝗虫,兴修水利,引水入城,这些实实在在的业绩让老百姓更加爱戴他。
无论苏轼走到哪里,就任什么样的官职,他都努力做到知民情、助民困,始终勇于承担责任,骨子里坚定“要为民服务的思想。”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但苏轼却又干了一件“傻事”,这次冒犯的人居然是皇上。
熙宁三年元宵节,皇帝诏令开封购买浙江的花灯,“且令损价”,这显然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
懂得这其中意图的官员,哪怕心里不满,但也会照做,不敢反抗皇帝的旨意。
但心系百姓的苏轼却向皇帝直言,并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陛下岂以灯为悦,为满足耳目之玩乐,却夺百姓之生存。
皇上身为九五之尊,若谁有丝毫反对的意思都可能丢掉性命,但苏轼仍然义无反顾,为民请命,真正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
因为他始终坚信,只要身在官职,就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
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的选择,苏轼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也让他成了一名为民请命的“好官。”
放得下,是一种豁达和洒脱
丰子恺说: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用这句话来形容被贬之后的苏轼再合适不过。
45岁时,受“乌台诗案”牵连,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也就是湖北黄冈)。
他虽然保留了官职,却没有任何实权。
起初,苏轼心灰意冷,但他敢于放下过去,寻找生活的乐趣。
闲暇之余,他带着家人去黄州城东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充实的农耕生活,让苏轼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于是就给自己起了“东坡居士”的别号。
他还自制了东坡肉,蜜酒以及二红饭,给黄州百姓创造出另一条谋生之道。
同时,他还不忘了做善事,开办福利院,让很多弃婴有了温暖的家。
他的乐观、坚强与细心,凸显着他满腔的人文情怀。
也是在此期间,苏轼的文学生涯再上高峰,名垂千古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在黄州创作的。
作品中的安然自在与轻松洒脱,感染着后世一代一代的失意人。
大约那时的他,已经可以骄傲地对那些小人说:“感谢你们的蔑视,让我有足够的勇气站起来。”
59岁时,苏轼再次被贬到惠州(也就是广东惠州一带)。
历经磨难的苏轼,虽然对未来怀着担忧,但闻着空气中的桂花香,看着雨后满树的荔枝,漫山遍野的黄柑橘时,心胸顿时豁然开朗。
就像他在《食荔枝》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与被贬黄州时相比,苏轼早已看透荣辱得失、人情冷暖,坦然接受了现在的一切。
看到农民弯着腰辛苦插秧,他发明了能浮在稻田上插秧的马,让百姓不用那么辛苦。
日子清贫,他却过得有滋有味,开发出烧烤“羊脊骨”这道菜,大力推荐,并自嘲地说:“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因为懂得放下,才让苏轼练就旷达的性格,不仅结识了很多的朋友,还获得大家的仰慕,愿意陪他游山玩水。
既来之,则安之
62岁时,苏轼再一次被贬,这次是更为偏远的儋州(现在的海南岛)。
当时的海南岛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一片蛮荒,夏天炎热潮湿,冬天阴雨连绵。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苏轼依旧能克服艰难,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他发现了生蚝,甚至还给儿子苏迈写信:“我在这发现了一个好吃的,当地人叫蚝,味道特别棒,告诉你要保密,不要告诉北方人。”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要么起来反抗,要么销声匿迹。
但苏轼选择了“既来之,则安之”,甚至还写下:“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的诗句。
此间,苏轼共创造文章余篇、诗歌余首、同时还完成了《易传》《书传》《论语说》3部经典著作。
这个旷世奇才在后半生的失败和不幸中越挫越勇,用强大到不可撼动的内心,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他能享受命运的馈赠,拿得起;
也能承受命运的打击,放得下。
这样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值得每个人学习。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豁达。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样一个人。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在不长的人生里,活得足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