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闹元宵,以及那些渐渐远去的节日习俗
TUhjnbcbe - 2024/5/17 16:29:00

某个春日,阳光初灿,又不急忙于农事,时光闲静美好。退去沉重的冬装,着上层层纱衫,飘逸婉约。最重要的,是夜晚月圆星朗,姊妹们相互邀约,去那灯火阑珊处,看盛世繁华,于喧闹的缤纷里经历一场春心的萌动。所有的美好、快乐,所有的寄望、孤独与忧伤,在这一日汇集……

这是我曾经关于元宵节的遐想,而事实上,我不曾真正过过一次元宵节。

元宵节在我的家乡被称为小年,也就是大年的尾巴,过完十五,春节才算真正的结束。除夕夜,家人围着炉火吃团圆饭,共同守岁,辞旧迎新,温馨庄重。大年初一不能串门,初二才开始走亲访友。如果说大年是亲情的盛宴,那么小年才是真正的节日狂欢。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风俗,那一年中家族里如有人娶妻或嫁女,整个家族就要轮流请新媳妇或新女婿吃饭,叫做喊年饭。新媳妇由婆婆陪同而来,新女婿由叔伯陪同而来,虽为吃年饭,实则是为着熟悉整个家族的人事。只有一家一家吃过年饭,新媳妇、新女婿才算真正融入这个家族。一家一家吃过了年饭,新媳妇、新女婿也就不再只是小两口,而是这个家族的一个单元,得有族群的担当。这个家族也在春节时以喊年饭的形式加强了情感的联系与力量的凝聚。

喊年饭从初二开始,一个火炉(即一户,不是指户口本上的户,而是指分锅吃饭的户)一个火炉地流转,往往要到十五才结束,如果十五还喊不完的也在这天结束。十五的这一天,由家族里的每一户出一道食品,其余由主人家(即娶妻嫁女之家)负责,在家族的晒谷坪摆上长桌宴,全族的人一起聚餐,称为合拢饭。

饭后,月亮升起来。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月圆之夜总是被寄予许多美好的情素,何况这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与除夕相比,元宵少了些厚重而多了些诗情与浪漫。欧阳修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辛弃疾也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诗句,无疑为元宵节增添了许多曼妙的遐思。

我的家乡,人们生活穷困,没有如昼的花灯,但也按不住相聚的青年心里的那份躁动。借着皎洁的月亮,氤蕴的萤火,于是,三三两两,起凤山下,风雨桥上,歌声阵阵。

春日里来木叶活

唱支山歌把妹约

元宵佳节春景好

吃完长筵吃汤圆

汤圆吃得心窝暖

月亮照得心坎甜

又是一年好时节

盼把阿妹手儿牵

…………

我没有赶上那样的时光。虽然每年春节必然回老家,回到那个生养我的村庄去,但自12岁离家求学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在家乡闹过元宵。

是的,元宵节贵在一个“闹”字。从发源之初,元宵节已历经多年的传承,虽然节日习俗及文化内涵在不断演变,各地方的习俗也大不相同,但却都离不开一个“闹”字。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闹”才有节日氛围,“闹”才体现这个节日的意义。

关于元宵节的“闹”的另一个记忆是猜灯谜。这并不是我们地方的习俗,单单是我家的一个传统而已。我父亲有五兄弟,到了我们有十八姊妹,喊年饭的时候天天聚在一起,热闹非凡。从最年长的大哥到年纪最小的妹妹,其间年龄相差三十多岁。按理,过年过节,年长的该给年幼的礼物,因为没有钱,我们通常是各自做了礼品,然后附上一道谜语,叫比自己年纪小的来猜,谁猜得对礼品就送给谁。有的谜语是从书上找来的,有的则是父亲给我们现编的。以猜谜的方式互赠礼品,让我们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我总觉得那个时候的这种氛围,谜语启发了我的心智。在我还未进入学堂之时,我已能无师自通琢磨出猜谜语的种种门道。上学之后,我的思维显得比同龄孩子敏捷,或许就缘由于此。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村庄的年节总是草草收场,元宵节也慢慢沉寂了。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农村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出走,新媳妇新女婿或忙于工作或外出打工,已等不了一家一家地吃年饭了,喊年饭的习俗不得不变革为小范围的转转饭,家族式的凝聚也随之慢慢地消解。初五初六,村里外出打工的人群匆匆挤上远行的大巴,初七初八,工作的、上学的也统统离开村庄,村庄又只剩下留守的老人与小孩,以及一片热闹后的寂寞。而城里的元宵节因为是法定工作日,人们都忙于工作,没有空闲,复杂的元宵节最终简化为吃一顿汤圆的纪念,元宵节的那份热闹也终于因人们的离散,被日常生活给消解了。

今年春节之后,很多人呼吁春节假期应当延长至元宵,理由之一是过完元宵节才算过完春节,而且假日太少,不能完全彰显春节的文化意义。现代社会,青壮年为生活长年在外奔波,留下老弱妇孺守家,一年可能就春节时能够相聚那一回。虽然呼吁声高,但若考虑社会各种功能,延长假期却是极不现实的。其实,关于文化的传承,我们又何必拘泥于古有的形式,完全可以通过适应于当下的形式来弘扬和发展传统的文化。比如今年央视推出的灯谜大会就很热闹也很有趣味。学生们通过猜谜语竞级赛事,而谜面由文化明星们拟出。一边观看赛事,一边跟着猜,如不错不错(打一传统文化形式);一手拿针一手拿线(打一成语);仙姑好像下凡了(打苏试五字诗一句)……出谜有如写文章,猜谜又如读人心思,一边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边还能拓宽知识眼界,同时又有参与竞级的乐趣。我很愿意看到多一些这样的以新形式来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栏目,也真心希望这样的文化栏目更广泛的流传开来。

一位博士在他的返乡日记里表露出对当下农村的发展感到越来越迷茫,很多人随之附和深有同感。确实,农村以农业为主并随之形成的各种稳定形态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而现在这种稳定的形态突然被打破了,从人情关系到处世态度,许多东西都在悄然地改变着,而且这种变化带着一定的盲目性,叫人忧心。然而,我们也应该相信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即便发展过程会遭遇一些阵痛,那也是像蚌遭遇沙石一样,相信经过磨合,最后终将变得更加美好与合谐

1
查看完整版本: 闹元宵,以及那些渐渐远去的节日习俗